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其继发因素包括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肾动脉狭窄等)、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以及其他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药物引起等),不同继发因素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和影响各有特点。
继发因素相关情况
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都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在儿童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多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发病时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常伴有血尿、蛋白尿、水肿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肾脏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有所不同,儿童肾脏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反应相对更易影响肾脏功能进而引发血压异常;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的肾脏病变累积导致血压升高。
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的增大,会压迫肾脏组织,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多囊肾患者的血压升高情况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少,多在成年后逐渐出现血压异常,且病情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肾动脉狭窄:可分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和后天性肾动脉狭窄。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多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后天性的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灌注不足,刺激肾素分泌增多,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导致血压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不同,老年人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而年轻人可能更多见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情况。在儿童中,肾动脉狭窄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对血压的影响较为明显,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表现。
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成年人较为多见。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常伴有低血钾的表现,如乏力、肢体麻木、心律失常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式可能会有所考虑,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更加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问题。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这种肿瘤会间断或持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患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病情可能较为凶险。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精准定位肿瘤的位置,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
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可导致血压升高。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会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等典型的临床表现。库欣综合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因为皮质醇过多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等。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是较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动脉缩窄会导致缩窄部位近端血压升高,而远端血压降低,患者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是其典型的血压特点。对于儿童主动脉缩窄患者,需要及时评估病情,因为主动脉缩窄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其他因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间歇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尤其是肥胖人群、老年人等。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血压情况,需要关注儿童的睡眠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
药物引起: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女性在服用避孕药时需要关注血压变化情况,老年人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和代谢等,进而导致血压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