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发病时胰腺腺泡细胞内淀粉酶大量释放入血致血清淀粉酶升高,其检测是辅助诊断重要指标,血清淀粉酶超正常值3倍以上可作重要依据但需结合其他情况鉴别,尿淀粉酶受肾功能影响大,轻症血清淀粉酶中度升高,重症可能不明显需结合其他检查,年龄、性别对淀粉酶与急性胰腺炎关联无特异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暴饮暴食、肥胖影响发病及淀粉酶情况,病史中胆道疾病、既往胰腺炎病史影响发病及淀粉酶变化。
一、淀粉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联机制
急性胰腺炎发病时,胰腺组织被自身分泌的消化酶等物质损伤,其中胰腺腺泡细胞内的淀粉酶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一般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24小时左右达到峰值,48小时后开始下降。同时,腹腔内的脂肪酶等也会参与炎症反应过程,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时也会有相应变化,但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更为简便常用,是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一)血清淀粉酶检测
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不过,血清淀粉酶升高也可见于其他情况,比如腮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也会升高,但腮腺炎有其典型的腮腺肿大等临床表现可鉴别;另外,胃十二指肠穿孔、胆石症、肠梗阻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
(二)尿淀粉酶检测
尿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较为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但尿淀粉酶受肾功能等因素影响较大,比如肾功能不全时,尿淀粉酶排出受阻,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所以单独依据尿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时需要考虑患者肾功能等情况。
三、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中淀粉酶的特点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多呈中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随着病情好转,血清淀粉酶会逐渐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经过禁食、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多可较快康复。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
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可能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这是因为重症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大量坏死,腺泡细胞数量减少,释放的淀粉酶相对减少;但此时患者多伴有严重的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同时可能出现腹腔积液、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需要结合腹部CT等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如腹部CT可见胰腺坏死、渗出等典型改变。
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对淀粉酶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影响
(一)年龄因素
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儿童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升高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生理代谢特点使得其淀粉酶的代谢速度等可能有差异,但诊断标准基本与成人相近。而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可能血清淀粉酶升高不典型,需要更密切结合临床其他表现来诊断,且老年人发生急性胰腺炎后病情往往更易加重,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储备功能差,并发症发生风险高。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淀粉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联本身无明显特异性影响,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略有差异,比如女性可能因自身内分泌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胰腺炎发病率稍有不同,但在淀粉酶作为诊断指标方面,男女并无本质区别。
(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在这类人群中,血清淀粉酶升高更常见且幅度可能较大,因为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损伤胰腺组织。而暴饮暴食的人群,短期内大量进食也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此时淀粉酶升高也较为明显。另外,肥胖人群发生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时淀粉酶也会有相应变化,但血脂水平对淀粉酶检测结果无直接干扰,主要是高脂血症参与了胰腺炎的发病过程。
(四)病史因素
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发生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很高,在这类患者中,淀粉酶升高是其诊断依据之一,同时需要针对胆道疾病进行进一步处理。有既往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胰腺炎时,淀粉酶的变化可能不如初次发病典型,需要警惕复发的可能,并且要更积极查找复发原因进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