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通过采集现病史(关注不同年龄表现及生活方式因素)、既往史,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一般情况、腹部检查),开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病原学、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超声、结肠CT及CTE),并借助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炎症性质、程度等)来综合确诊,不同类型结肠炎有不同镜下及病理表现。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结肠炎可能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情况,需询问腹泻的频率、大便的性状,是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等;腹痛的部位、性质,是绞痛还是隐痛等。成人结肠炎可能有慢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要了解症状持续的时间等。例如,一些感染性结肠炎可能有近期不洁饮食史等诱因。
关注生活方式因素,如是否有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这可能影响肠道功能,一些肠易激综合征样表现的结肠炎可能与精神因素相关。
2.既往史
询问是否有肠道疾病史,如既往是否有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等。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考虑是否合并肠道自身免疫性结肠炎的可能。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肠炎患者可能因长期腹泻、吸收不良等出现消瘦、贫血貌等。儿童患者还需关注生长发育情况,若长期结肠炎可能影响身高、体重增长等。
2.腹部检查
腹部压痛是常见表现,要注意压痛的部位,如左下腹压痛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等。还需检查是否有腹部包块,若触及腹部包块,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结肠肿瘤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查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感染性结肠炎;若有贫血,可了解贫血的程度,慢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贫血。儿童患者血常规变化需结合其年龄正常范围综合判断。
2.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
粪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等,若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病原学检查可查找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对于感染性结肠炎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例如,怀疑志贺菌感染时,可进行粪便志贺菌培养等。
3.生化检查
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结肠炎患者可能因腹泻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对于老年患者,要尤其关注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可观察结肠的形态、结肠袋情况等,对于一些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等有一定诊断价值。儿童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
2.腹部超声
有助于了解肠道周围情况,如是否有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等,但对于结肠黏膜病变的显示不如结肠镜。
3.结肠CT及CT肠道造影(CTE)
能更清晰地显示结肠肠壁的情况,对于诊断结肠病变的范围、程度等有帮助。例如,可发现结肠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改变。
五、结肠镜检查
1.检查过程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结肠炎的重要手段。检查时患者需肠道准备,口服泻药清洁肠道。通过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息肉等病变,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2.不同类型结肠炎的镜下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镜下表现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内镜下可见病变黏膜呈颗粒状,脆性增加,接触易出血。
克罗恩病镜下表现为非连续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纵行溃疡、卵石样改变等,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呈节段性分布。
六、病理检查
1.活检意义
病理检查是确诊结肠炎的金标准之一。通过对结肠镜下取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明确炎症的性质、程度,排除肿瘤等病变。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主要有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和隐窝脓肿等;克罗恩病的病理表现有非干酪性肉芽肿、裂隙状溃疡、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等。对于儿童患者,病理取材要注意合适的部位和深度,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结肠炎的确诊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