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有引起甲亢和恶变可能时尽早手术,方式依情况选)和随访观察(小、无症状良性等可考虑),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作息、运动)和定期体检预防及健康管理。
一、甲状腺腺瘤的诊断
1.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肿块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部分患者因肿瘤内出血,可出现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并伴有局部胀痛。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腺瘤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肿块的大小、位置、数目、囊性或实性等情况,甲状腺腺瘤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周边可见晕环。
核素扫描:甲状腺腺瘤多为温结节,少数为热结节,冷结节较少见。热结节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冷结节需要进一步鉴别其良恶性。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通过细针穿刺甲状腺腺瘤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二、甲状腺腺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适应证: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约20%)和恶变(约10%)的可能,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对于年轻患者,多采用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对于年龄较大、怀疑恶变或合并甲亢的患者,可考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时机:一般建议确诊后尽早安排手术,尤其是当肿瘤较大,有压迫症状,或怀疑有恶变倾向时。
2.随访观察:对于一些较小的、无症状的甲状腺腺瘤,且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为良性,患者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情况下,可考虑定期随访观察。随访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块增大、出现可疑恶变征象等情况,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三、不同人群甲状腺腺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甲状腺腺瘤相对少见,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腺瘤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儿童甲状腺腺瘤也有恶变可能,一旦确诊应尽早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在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尽量减少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因为儿童甲状腺功能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术后需密切监测儿童的甲状腺功能,必要时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并定期随访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2.成年女性患者:育龄期女性甲状腺腺瘤患者需要注意,妊娠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在妊娠前或妊娠过程中如果发现甲状腺腺瘤,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肿块的变化。如果在妊娠期间发现甲状腺腺瘤增大明显或出现甲亢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处理,必要时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并进行手术治疗,但需充分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可能较多。对于老年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心肺功能等。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以保守随访观察为主,但要加强随访频率,密切关注肿块变化;如果患者全身状况尚可,应积极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方式的选择也要更加倾向于对患者创伤较小的方式。
四、甲状腺腺瘤的预防及健康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适当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但要注意碘摄入不宜过量,因为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健康。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因为长期熬夜等不良作息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坚持一定时间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2.定期体检:健康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疾病。尤其是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物质环境等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甲状腺相关检查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