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肌炎表现症状多样,常见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多汗,心脏相关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不典型,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相对典型;重症心肌炎有心力衰竭(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等)和心律失常(头晕、黑矇等)特殊表现,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一、常见症状
1.一般症状
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7.5℃-39℃左右,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反应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儿童来说,发热可能会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表现,这与儿童的代谢特点以及疾病对身体的影响有关,儿童的机体储备能力相对较弱,疾病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全身状况的改变。
乏力:患儿自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原本能够正常跑跳玩耍的儿童,患病后可能很快就感到疲倦,不愿意活动。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氧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患儿出现乏力的症状。
多汗:尤其在活动后或夜间睡眠时容易出汗。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患病后植物神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夜间睡眠时出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
2.心脏相关症状
心悸:患儿可能会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有的儿童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不规律。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影响了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导致心脏节律或心率发生改变,儿童能够感知到这种心脏活动的异常变化。
胸痛:部分患儿会出现心前区或胸前区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以是隐痛、钝痛或刺痛等。儿童表述胸痛可能不太准确,有的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按住胸部等行为。这是由于心肌炎症刺激心脏的神经末梢,或者心肌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胸痛症状。不过,儿童胸痛相对成人来说发生率可能相对低一些,但一旦出现也需要引起重视。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口唇发绀。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儿童的呼吸储备能力有限,所以呼吸困难可能会比较明显地影响其生活状态。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表现差异
1.婴儿期
婴儿期儿童心肌炎的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可能主要表现为拒食、烦躁不安、喂养困难等。因为婴儿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更多地通过行为来体现。例如,正常婴儿可能能够安静吃奶,但患病婴儿会出现吃奶时抗拒、频繁哭闹等情况。这是由于心肌功能受影响后,全身状况较差,影响了婴儿的进食和情绪状态。
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口周发绀等表现。婴儿的呼吸频率本来就比年长儿快,患病后呼吸急促可能更为明显,家长如果不仔细观察容易漏诊。
2.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
相对婴儿期来说,症状可能相对典型一些,前面提到的发热、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能够部分表达自己的不适,所以家长更容易发现儿童的异常表现。比如学龄期儿童可能会明确说自己心慌、胸痛等,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心肌炎的问题。
三、重症心肌炎的特殊表现
1.心力衰竭
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口唇发紫、极度乏力、呼吸急促加剧、肝脏迅速增大等。这是因为心肌严重受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例如,肝脏迅速增大是由于体循环淤血,血液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大,这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休克表现,这是因为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休克。儿童休克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情况。
2.心律失常
重症心肌炎患儿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表现。例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脏的节律明显异常,心室率过慢,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黑矇、晕厥等情况。儿童发生心律失常时,由于其心脏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症状可能会比较明显。
儿童心肌炎的表现症状多样,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