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胃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方面存在异同。定义上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炎症,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病因上急性胃炎有应激、药物等因素,慢性胃炎还与自身免疫等有关;临床表现急性胃炎起病急,重者有出血等表现,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诊断均可行胃镜检查,急性胃炎靠急诊胃镜等,慢性胃炎靠胃镜及活检等;治疗均需去除病因,急性胃炎积极治原发病等,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需根除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急慢性胃炎均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且都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大量吸烟、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诱发。
不同点:
定义:急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病变可局限于胃底、胃体或胃窦,甚至累及全胃,常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和黏膜糜烂;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病理特点是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病因:急性胃炎的病因还包括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氯化钾口服液等药物刺激;慢性胃炎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还与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都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痛等。
不同点:
急性胃炎:起病较急,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头晕、乏力、心慌等失血表现,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由应激引起的急性胃炎多有原发病的表现。
慢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还可伴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三、诊断方法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可通过胃镜检查进行初步诊断。
不同点:
急性胃炎: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一般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急性炎症改变;另外,根据病史、症状也可初步怀疑急性胃炎,但需排除其他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的疾病。
慢性胃炎:胃镜及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血管纹理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还可检测幽门螺杆菌,常用方法有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培养等。
四、治疗原则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需去除病因,如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戒烟限酒等。
不同点:
急性胃炎: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如有出血症状,需进行止血治疗,如使用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从而促进止血;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常用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消化酶制剂等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有贫血者可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慢性胃炎相对成人有其特点,儿童急性胃炎可能因感染、饮食不当等引起,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大的药物,且要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儿童慢性胃炎相对少见,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中也可发生,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调整,同时要注意家庭内的预防,避免交叉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且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需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胃黏膜本身有一定退变,更容易受到药物损伤,治疗慢性胃炎时对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也要兼顾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
孕妇:孕妇患急慢性胃炎时,治疗需格外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急性胃炎时需尽量通过饮食调整和非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适当休息、清淡饮食等;慢性胃炎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胃黏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