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常见一般症状有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局灶症状有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言语障碍、视力障碍;出血性一般症状有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症状有肢体瘫痪、癫痫发作,需及时识别救治。
一、缺血性脑中风常见表现
一般症状
突然发生的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剧烈的头痛,可能是因为脑血管缺血导致局部血管张力改变等因素引起。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缺血时,患者可能会突发一侧头部的胀痛或跳痛。
头晕: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感或摇晃感,这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前庭神经核等平衡相关区域的功能。老年人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前可能会反复出现头晕症状,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因为这类基础疾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恶心、呕吐:常常与头痛伴随出现,是因为颅内压变化或脑血管病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比如后循环缺血累及脑干等部位时,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肢体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比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持物、行走,严重时可能卧床不起。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缺血,影响了神经传导。以大脑皮层运动区缺血为例,会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本身肢体活动灵活性就相对较差,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可能更易被察觉,且恢复相对较慢。
肢体感觉异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的麻木、刺痛等感觉,如患者觉得一侧手部、面部或腿部有麻木感,如同戴了手套或袜子的感觉。这是由于感觉传导通路受损,脑部感觉中枢缺血后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感觉信号。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缺血性脑中风时,肢体感觉异常可能更复杂,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已经影响了神经功能,再叠加脑缺血的因素,感觉异常可能更明显且恢复更困难。
言语障碍:包括说话不清楚(构音障碍)、不能理解他人言语(感觉性失语)或不能表达自己意图(运动性失语)等。当脑血管病变影响到语言中枢所在区域时会出现此类症状,比如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缺血时容易发生言语障碍。在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中,脑血管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导致言语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
视力障碍: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复视等。这是因为供应眼部血液的血管发生缺血,或者脑部视觉中枢受损。例如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可能影响到眼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相关问题。对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眼部血管也可能存在硬化,发生脑中风时视力障碍更易出现。
二、出血性脑中风常见表现
一般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典型表现之一,头痛程度通常较剧烈,如炸裂样头痛。这是因为颅内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等结构,引起强烈的疼痛反应。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出血,更容易出现剧烈头痛,因为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更大压力,破裂出血时头痛更明显。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强劲的喷射状涌出。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在儿童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时,喷射性呕吐可能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因为儿童的颅腔相对较脆弱,颅内压变化对呕吐中枢的刺激更明显。
意识障碍:轻的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即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重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出血性脑中风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压迫脑组织,影响意识中枢功能。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脑萎缩等情况,发生脑出血后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小,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肢体瘫痪:与缺血性脑中风类似,也会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或瘫痪,但出血性脑中风导致的肢体瘫痪可能在发病后很快达到较严重程度。这是因为脑出血直接破坏了神经组织,影响了神经传导。对于有脑血管畸形的年轻人,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时肢体瘫痪可能是首发症状之一,且由于年轻人的神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在早期积极治疗后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癫痫发作:部分出血性脑中风患者可能在发病过程中或发病后出现癫痫发作,这是因为脑出血灶刺激大脑皮层,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在儿童出血性脑中风中,如果是由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癫痫发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和进行相应的处理。
脑中风的表现因缺血性或出血性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但都需要及时识别和救治,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