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全身性水肿(与年龄、病史有关)、极度乏力(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各种心律失常(与年龄、病史有关)、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与年龄、病史有关),严重时可出现心源性休克(与年龄、病史有关),各症状有其具体表现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
一、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严重时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所致。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以上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降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会增加。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长期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呼吸困难等症状更早出现且更难缓解。有吸烟史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肺功能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再加上心脏功能的恶化,呼吸困难会更加严重。
二、水肿
具体表现: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常见于下肢,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向上蔓延至腹部、面部等。这是因为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水钠潴留,同时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积聚。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约60%-80%会出现水肿症状,水肿的程度往往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水钠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水肿。有肾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时发生水肿的风险更高,且水肿消退可能更困难。例如,本身患有慢性肾炎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水肿的程度可能比单纯心肌病患者更重,持续时间更长。
三、乏力
具体表现:患者会感到极度疲倦、缺乏力气,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会感觉明显乏力。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所致。研究发现,超过90%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乏力感。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其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在心脏功能受损时,乏力症状会更加突出。例如,长期久坐、很少运动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乏力症状可能比经常有适量运动的患者更为严重。
四、心律失常
具体表现: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心跳不规则等。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病变导致的心肌电活动紊乱有关。临床数据显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其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30%-50%。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患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有过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在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时,心律失常复发或加重的风险增加。例如,既往有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在发展到晚期扩张型心肌病阶段,出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可能会发生变化,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五、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具体表现:肝脏淤血肿大,可伴有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这是因为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肝脏血液回流受阻。研究表明,约50%以上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会出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情况,随着病情进展,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可能会加重。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患者肝脏本身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肝大及肝功能异常时,病情可能更难控制。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炎病史患者,在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时,肝脏淤血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能更为严重,且恢复相对困难。
六、心源性休克
具体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皮肤苍白或发绀、尿量显著减少(<30ml/h)、意识障碍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急剧恶化,心输出量极度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致。心源性休克是晚期扩张型心肌病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预后极差。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储备功能差,发生心源性休克时,耐受能力更弱。有严重冠心病病史等其他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时,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大大增加,且救治难度更大。例如,同时患有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心功能急剧恶化时,更容易陷入心源性休克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