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接近死亡时会出现意识状态变化、生命体征改变、瞳孔变化及其他表现。意识状态昏迷程度加深且不可逆;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异常、节律不规则,血压严重波动、心率增快或减慢;瞳孔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肌张力逐渐消失,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
意识丧失不可逆:昏迷状态持续且无法恢复,患者彻底失去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无法觉醒,这是由于脑出血引发的脑损伤已经累及了维持清醒状态的广泛脑区网络,包括脑干网状结构等关键部位,这些部位受损后无法再恢复正常功能来唤醒患者,无论患者原本年龄大小、性别如何,只要脑损伤达到此程度都会出现不可逆的意识丧失。
生命体征改变
呼吸变化:
呼吸频率异常: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而脑出血昏迷接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可降至10次/分钟以下,这是因为脑部呼吸中枢受到严重压迫或损伤,影响了呼吸节律的调节。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出血后的呼吸中枢受损更易导致呼吸频率明显异常,且恢复的可能性更低。
呼吸节律不规则:会出现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等不规则呼吸节律。这是由于脑出血破坏了呼吸中枢的正常神经传导通路,使得呼吸节律的调控紊乱,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由于脑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中枢更脆弱,脑出血后呼吸节律异常可能更早出现且更难纠正;女性患者如果本身有内分泌等基础状况,可能对呼吸中枢的影响在同等脑出血程度下有不同表现,但最终都会出现呼吸节律的严重紊乱。
循环系统变化:
血压波动:血压会出现严重且难以维持的波动,可能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可降至80mmHg以下,这是因为脑出血导致脑部血管舒缩中枢功能障碍,无法有效调节血压。对于有动脉硬化病史的患者,血压波动会更加剧烈,因为其血管本身弹性差,自我调节能力弱。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调节功能本就减退,脑出血后血压波动更易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加重病情恶化。
心率变化:心率可能出现增快或减慢,当血压下降时,机体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会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但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心率又会逐渐减慢,严重时可低于60次/分钟。不同性别患者在心率变化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脑出血后心率的异常变化可能会诱发心脏缺血等并发症,加重整体病情。
瞳孔变化
瞳孔大小改变:双侧瞳孔可能散大,正常瞳孔直径为3-4mm,此时可大于5mm,这是因为脑出血导致动眼神经等受损,影响了瞳孔的调节机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眼部神经等发育特点,瞳孔散大的表现可能在外观上更易观察,但同样是由于脑部损伤累及相关神经结构所致。有眼部既往病史的患者,如青光眼患者,脑出血后瞳孔散大的情况可能需要与基础疾病相鉴别,但本质还是脑部病变影响了瞳孔调节。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对光刺激不再有反应,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瞳孔不会缩小。这是因为光反射通路在脑部受损,从视网膜感受光刺激,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到中脑顶盖前区,再经EW核、动眼神经传到瞳孔括约肌的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会导致对光反射消失,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的患者,只要光反射通路受累都会出现此表现,例如年轻患者如果因外伤合并脑出血导致光反射通路损伤,也会出现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其他表现
肌张力改变:肌肉张力逐渐消失,表现为肢体松软,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极低,如同软面条一样。这是因为脑部运动中枢及相关传导束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肌肉张力。对于有长期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帕金森病患者,脑出血后肌张力改变可能与基础疾病叠加,使病情更复杂,但本质都是脑部病变影响肌肉张力调节。老年患者肌肉本身弹性等就不如年轻人,脑出血后肌张力消失可能更快更明显。
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吐物为咖啡色样物质,或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胃液,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甚至出现黑便。这是因为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等部位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黏膜应激性损伤,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本身胃肠黏膜就可能有一定损伤基础,脑出血后更易诱发消化道出血,且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相对较少出现消化道出血,但如果有先天性胃肠道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史,也可能在脑出血后引发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