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有近视的人老了仍易患老花眼,近视对老花眼出现时间及表现有影响,其涉及晶状体变化、睫状肌功能改变等生理机制,近视老花眼人群配镜要专业验光,可考虑双焦点或渐进多焦点眼镜,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注意饮食和适度运动。
一、近视与老花眼的关系
近视和老花眼是两种不同的屈光状态,但二者存在一定关联。从眼的屈光原理来看,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使得外界物体的影像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而老花眼是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功能衰退,导致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得看近物时难以清晰成像。年轻的时候近视,老了发生老花眼的情况依然可能出现,但可能在老花眼的表现上会有一定特殊性。
(一)近视对老花眼出现时间的影响
一般来说,近视患者出现老花眼的年龄可能相对晚一些。这是因为近视的屈光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的影响。例如,一位近视-3.00D的人,可能在50岁左右才开始明显出现老花眼相关的看近困难,而没有近视的人可能在45岁左右就开始有较明显表现。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较大,因为每个人的眼部结构和生理变化速度等存在不同。
(二)老花眼在近视人群中的表现特点
近视患者出现老花眼后,看近物时需要进行调节,由于本身有近视,可能会出现近视度数和老花度数相互抵消的情况,从而在配镜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一位-3.00D的近视患者,同时有+2.00D的老花,那么在看近物时,可能实际需要的度数是-3.00D+2.00D=-1.00D的镜片(如果是看近用的话,需要考虑调节情况)。不过这种情况需要通过专业的验光来准确确定,因为每个人的眼部调节功能等情况不同。
二、相关的生理机制
(一)晶状体的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无论是否近视,晶状体都会逐渐硬化,弹性减退。对于近视患者,虽然年轻时有近视导致晶状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相对“拉长”等不同状态,但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的这种硬化和弹性下降的趋势是相似的。只是近视患者的初始屈光状态影响了老花眼出现时的表现形式。例如,研究表明,正常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杨氏模量会逐渐增加,弹性降低,而近视患者晶状体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速度或程度上与非近视人群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都会导致调节能力下降。
(二)睫状肌功能的改变
睫状肌的功能衰退也是导致老花眼的重要因素。年轻的时候近视,睫状肌可能因为长期的调节状态等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随着年龄增长,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都会逐渐减弱。近视患者和非近视患者的睫状肌都会经历这样的功能减退过程,只是在老花眼表现上因为初始屈光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电生理等相关研究中可以观察到,随着年龄增加,睫状肌的电活动等会发生变化,而近视患者的睫状肌变化可能在时间进程上与非近视患者有别,但最终都会导致调节能力下降,出现老花眼相关的问题。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近视老花眼人群的配镜建议
近视合并老花眼的人群需要进行专业的验光。在验光时要综合考虑远视力和近视力的情况。一般来说,会先进行散瞳验光等准确测量眼部屈光状态的检查。对于看远和看近都需要矫正的情况,可以考虑佩戴双焦点眼镜或者渐进多焦点眼镜。双焦点眼镜有上下两个不同度数的区域,分别用于看远和看近;渐进多焦点眼镜则是在一个镜片上有连续的屈光力变化,从看远到看近逐渐过渡,这种眼镜更符合生理视觉需求,但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选择眼镜时要考虑其操作便利性等,比如镜框的大小、重量等,以提高佩戴的舒适度。
(二)生活方式对近视老花眼人群的影响
对于近视老花眼人群,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依然很重要。要注意合理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眼疲劳。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多吃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橙子(富含维生素C)、坚果(富含维生素E和叶黄素等)等。同时,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眼部血液循环,对维持眼部健康有帮助,比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避免眼部受到外伤等情况。
总之,年轻的时候近视,老了仍然容易得老花眼,只是在老花眼的表现和相关的配镜、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