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病史采集要问发病急缓、相关诱因及不同年龄症状表现;眼部检查包括外观及裂隙灯检查结膜、眼睑、角膜等;实验室检查有分泌物涂片培养和血常规;需与病毒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鉴别,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水样、结膜下出血常见,过敏性结膜炎有过敏史、奇痒、充血轻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
询问患者起病的急缓,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通常起病较急,多在接触病原体后1-3天内发病。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近期过度用眼、眼部外伤、与结膜炎患者密切接触等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发生相关。例如,儿童如果经常用手揉眼且接触了患病儿童,就需要高度怀疑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发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可能更易在集体生活环境中传播,如幼儿园等;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病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且需要关注是否有基础疾病影响恢复。
2.症状表现
了解患者眼部症状,如是否有眼痒、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畏光等症状。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多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眼痒可能因个体差异程度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频繁揉眼等行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时,需要考虑血糖控制情况对病情的影响,因为高血糖环境可能有利于细菌滋生,影响炎症恢复。
二、眼部检查
1.眼部外观检查
结膜:观察结膜的颜色,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多呈明显的充血状态,可为弥漫性充血或局部充血。检查结膜是否有水肿,严重时结膜水肿可使睑裂变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眼部组织较娇嫩,水肿可能相对更明显,需要轻柔检查。同时,查看结膜表面是否有分泌物,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早期多为浆液性分泌物,病情进展后可变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不同年龄患者的分泌物特点可能有差异,儿童的分泌物可能相对更黏稠一些。
眼睑:检查眼睑是否有红肿,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可伴有眼睑红肿,尤其是儿童,眼睑红肿可能影响睁眼。观察眼睑皮肤是否有皮疹等异常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眼睑皮肤的炎症反应。
2.裂隙灯检查
用裂隙灯详细检查角膜情况,查看角膜是否有浸润、混浊等病变。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一般角膜受累较少,但如果病情严重或合并其他感染,可能出现角膜病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角膜病变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角膜相对较薄,病变观察时要更加谨慎。检查前房情况,前房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在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前房炎症反应的轻微改变。
三、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及培养
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可革兰染色或吉姆萨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泌物中的细胞类型及病原体形态。如果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细菌,有助于诊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对于儿童患者,采集分泌物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同时,进行分泌物培养,培养出致病菌可明确病因,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根据培养结果可进一步指导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致病菌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中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相对较为常见。
2.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一般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儿童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注意采血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方法。
四、鉴别诊断
1.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也有眼部充血、分泌物等表现,但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多为水样,而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多为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的结膜下出血相对常见,而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结膜下出血较少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病毒学相关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等)可进行鉴别。例如,儿童在病毒性结膜炎流行季节发病,且分泌物为水样时,要考虑病毒性结膜炎可能。
2.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多有明显的过敏史,如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发病。眼部奇痒是过敏性结膜炎的突出症状,而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主要症状是刺激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的结膜充血相对较轻,且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过敏原检测等可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鉴别。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如儿童中有过敏史者,要注意区分过敏性结膜炎和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