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的常见原因包括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感染致肠道炎症)、肠道功能紊乱(饮食、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肠道器质性病变(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应对建议有一般情况的调整饮食、休息,以及需及时就医的情况(严重症状等)和就医检查项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肠镜等)。
一、常见原因
(一)肠道感染
1.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痛、腹泻。例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细菌迅速在肠道内繁殖,刺激肠道黏膜,使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可能还伴有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接触污染物品后易感染;成年人若饮食不注意,如食用生冷不洁食物,也易发生细菌感染性肠道炎症。
2.病毒感染: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可引发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常引起秋季腹泻,起病较急,先出现呕吐,随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则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传播速度快,常引起集体性发病,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二)肠道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例如,喜欢吃辣椒的人,辣椒素刺激肠道,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长期节食后突然大量进食,也会加重肠道负担,引起功能紊乱。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不同,长期高压力、快节奏生活的人群,易出现饮食不规律情况,从而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而饮食习惯良好的人群相对风险较低,但也可能因偶尔的饮食变化出现短暂的肠道功能紊乱。
2.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腹痛、腹泻。比如,一些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常伴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出现反复的腹痛、腹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儿童若长期处于紧张的家庭环境中,也可能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的腹痛、腹泻。
(三)肠道器质性病变
1.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伴有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还可伴有体重下降、瘘管形成等表现。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
2.肠道肿瘤:肠道良恶性肿瘤都可能引起腹痛、腹泻。例如,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等症状;肠道息肉在较大时也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50岁以上人群相对更易患肠道肿瘤相关疾病,男性和女性在肠道肿瘤的发病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病情况可能略有不同。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情况
1.调整饮食:出现腹痛腹泻时,应暂时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给儿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净的零食。
2.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充足的休息都有助于肠道功能的调整。儿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要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处于良好的恢复状态。
(二)就医情况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如果腹痛腹泻症状严重,如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伴有高热、血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对于儿童,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且伴有腹痛腹泻,更要及时就诊,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警惕严重情况发生。
2.就医检查项目: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伴随症状等,还可能进行体格检查,如腹部触诊等。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及培养等,以明确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对于怀疑有肠道器质性病变的情况,可能会建议进行结肠镜等检查,以便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不同年龄的检查选择有所不同,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需要更谨慎的操作和合适的麻醉方式选择,而成年人相对选择空间较大,但总体都是为了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