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通过运动能改善,运动可改善身体代谢功能、增强心血管功能、提升肌肉力量与耐力,但运动需注意选择合适方式、把握强度、坚持合适时间与频率,且运动不能替代甲减正规治疗,患者还需配合医生正规治疗。
一、运动对甲减的积极影响
1.改善身体代谢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通常存在代谢率降低的情况。适当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例如,有研究表明,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能够提高机体的能量消耗,虽然对于甲减患者来说,这种代谢率的提升幅度可能相对有限,但长期坚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刺激身体的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间接影响甲状腺激素相关的代谢途径。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甲减患者,运动对代谢的改善作用有所体现。年轻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好,运动带来的代谢促进作用可能更易显现;而中老年甲减患者,通过适度运动维持代谢水平稳定,避免因代谢率过低导致的体重进一步增加等问题。
2.增强心血管功能
甲减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如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以有氧运动为例,它能够逐渐增加心脏的耐力,使心脏在泵血时更加高效。长期坚持运动的甲减患者,其静息心率可能会有所提升,心输出量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甲减患者在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改善上没有本质差异,但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甲减患者,运动前最好进行评估,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逐步增加负荷。
3.提升肌肉力量与耐力
甲减患者往往会出现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运动可以针对性地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能够直接刺激肌肉纤维,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增强肌肉力量。而耐力训练(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则可以提高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改善肌肉的耐力表现。
不同生活方式的甲减患者,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也不同。长期久坐的甲减患者通过运动改善肌肉状况的效果可能更明显,他们可以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对于有病史的甲减患者,如合并肌肉病变的情况,运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运动不当加重肌肉损伤。
二、运动改善甲减的注意事项
1.运动方式的选择
有氧运动是甲减患者较为合适的运动方式,如中等强度的快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90米,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慢跑也是不错的选择,慢跑时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此外,游泳也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大多数甲减患者。
对于儿童甲减患者,运动方式应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可以选择跳绳、踢毽子、跳舞等运动,既能够达到运动的目的,又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防止对骨骼等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运动强度的把握
运动强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的运动强度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对于甲减患者来说,本身就存在疲劳易感性,过高强度运动可能加重疲劳感。过低的运动强度则无法达到改善代谢等作用。可以通过自我感觉来初步判断运动强度,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轻松对话但又稍有气喘的状态,说明运动强度较为合适。
不同病史的甲减患者运动强度有所不同。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甲减患者,运动强度需要严格控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负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合适的运动强度;对于单纯甲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相对自主地把握运动强度,但也需要逐步调整。
3.运动时间与频率
运动时间和频率需要长期坚持。一般来说,每周至少保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将运动时间分散到每天,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运动。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甲减患者,运动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频率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要注意运动时间的选择,避免在空腹时进行高强度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等情况。儿童甲减患者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进行调整,保证运动对其生长发育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
总之,运动对甲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把握好运动强度、坚持合适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同时,运动不能替代甲减的正规治疗,甲减患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等正规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