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无特异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消化不良症状(常见腹胀、早饱等、与多种因素关联)、反酸烧心等其他症状;体征表现为腹部多数有轻压痛(不同年龄表现不同)、无其他特殊阳性体征,全身大多数情况良好,严重时会有贫血貌等,长期消化不良等会致营养状况受影响。
一、症状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1.疼痛特点
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没有特异性,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一般没有明显的节律性,与进食的关系也不固定,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后疼痛稍有缓解,但也有患者进食后疼痛加重。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60%-70%的糜烂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表现为腹部的不适感,有的患者则疼痛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进食。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性质,更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情况;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不敏感,疼痛表现可能较隐匿。
2.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如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饮酒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上腹部疼痛。有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疼痛加重。有既往胃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发生糜烂性胃炎时上腹部疼痛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较顽固。
(二)消化不良症状
1.常见表现
患者可出现腹胀,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还可能出现早饱,即进食量较正常明显减少就有饱足感。部分患者会有恶心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据统计,约50%-60%的糜烂性胃炎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在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消化不良症状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层,儿童患者的消化不良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关系密切,比如过多食用零食等;老年患者则可能与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2.与其他因素的关联
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等会影响胃肠的正常消化功能,加重消化不良症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其消化不良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消化过程。
(三)其他症状
1.反酸、烧心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约30%-40%的糜烂性胃炎患者会出现反酸、烧心症状。
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孕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这是因为激素变化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老年患者出现反酸、烧心时,需要考虑是否合并有食管裂孔疝等其他疾病,因为老年人群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会加重反酸、烧心症状。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
多数患者在上腹部有轻压痛,压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中线附近或偏左。当医生进行腹部触诊时,可发现患者上腹部有轻度的敏感区域,按压时有疼痛感觉,但一般没有反跳痛和肌紧张,除非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胃穿孔等情况时才会出现反跳痛和肌紧张。不同年龄患者的压痛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触诊时可能会因不配合而表现出哭闹等反应,需要医生轻柔操作进行判断;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压痛可能较轻微且不明显。
2.其他腹部体征
一般情况下,糜烂性胃炎患者腹部没有其他特殊的阳性体征,如腹部肿块等通常不会出现。但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胃部疾病,如胃肿瘤等情况时,可能会触及腹部肿块,但这不是糜烂性胃炎本身的典型体征。
(二)全身体征
1.一般情况
大多数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通常无明显异常。但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大量呕血、黑便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贫血貌,表现为面色苍白、甲床苍白等。对于儿童患者,出现贫血貌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慢性失血等情况,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少量的失血也可能较快出现明显的贫血表现。老年患者如果出现贫血貌,需要全面评估是否存在胃肠道慢性出血等问题,因为老年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慢性出血较易被忽视。
在营养状况方面,一般糜烂性胃炎患者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营养状况影响不大,但如果长期存在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出现体重减轻等情况。儿童患者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则可能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