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是小儿和成人皆可能发生的因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致阵发性腹痛的病症,其诱因包括饮食、肠道气体产生过多、胃肠道激素失衡及其他因素,儿童还与腹部着凉、全身性疾病有关,成人与精神因素、肠道寄生虫感染等有关,儿童表现为脐周阵发性腹痛、哭闹等,成人有脐周阵发性腹痛伴恶心等,儿童可通过保暖、调整喂养缓解,成人需调整饮食、调节情绪等,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肠痉挛的定义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之一,成人也可发生。
二、引起肠痉挛的原因
(一)饮食因素
1.儿童方面
婴幼儿若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快,或摄入生冷食物(如冷饮、刚从冰箱拿出的水果等),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肠痉挛。例如,有的家长给幼儿频繁喂食含糖量高的饮料或零食,影响肠道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从而诱发肠痉挛。
对于较大儿童,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肠胀气,进而刺激肠壁平滑肌收缩,引发肠痉挛。
2.成人方面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大量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痉挛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喜欢吃火锅、烧烤等重口味、刺激性饮食的人,肠道经常受到不良刺激,容易出现肠痉挛症状。
(二)肠道气体产生过多
1.儿童
肠道内气体产生过多可能与吞咽空气过多有关,比如婴幼儿哭闹时过多吞咽空气,或者奶瓶喂养时奶嘴孔径不合适,小儿吃奶过程中吸入较多空气,这些空气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肠胀气,引发肠痉挛。
肠道内细菌发酵产气也是一个因素,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有多种细菌,若菌群失调,有害菌过度繁殖,发酵产生过多气体,导致肠道内压力变化,刺激肠壁平滑肌收缩,导致肠痉挛。
2.成人
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肠道气体产生过多,如消化不良时,食物在肠道内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气增多。另外,肠道感染时,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也会产生过多气体,引起肠痉挛。
(三)胃肠道激素
胃肠道激素失衡可能与肠痉挛有关。例如,某些胃肠道激素的异常变化可能影响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虽然具体机制较为复杂,但研究发现,在肠痉挛发作时,体内一些胃肠道激素的水平可能与正常状态不同。
(四)其他因素
1.儿童
腹部着凉也是儿童肠痉挛的常见诱因之一。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或者天气变凉没有及时增添衣物,使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引起腹痛。
上呼吸道感染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肠痉挛,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起发热、炎症反应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痉挛发生。
2.成人
精神因素对成人肠痉挛有一定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诱发肠痉挛。例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肠痉挛症状。另外,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也可能导致成人肠痉挛,蛔虫在肠道内活动时可刺激肠壁,引起肠痉挛。
三、肠痉挛的表现及应对建议
(一)表现
1.儿童肠痉挛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儿童可自行缓解,有的可能反复发作。发作时儿童可能会哭闹不安,双腿蜷曲,腹部紧张等。
2.成人肠痉挛
成人肠痉挛发作时,腹痛也是阵发性的,部位多在脐周,疼痛性质可为绞痛、隐痛等,部分人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应对建议
1.儿童
对于因腹部着凉引起的肠痉挛,可适当给腹部保暖,如使用热水袋(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热敷腹部,能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如果是饮食因素引起的,要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让儿童进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喂奶的婴儿要注意奶嘴孔径合适,减少吞咽空气。若肠痉挛频繁发作或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特殊人群如婴儿,家长要特别注意护理,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夜间盖好被子,防止腹部着凉。同时,关注婴儿的进食情况,合理喂养。
2.成人
若因饮食因素引起肠痉挛,要调整饮食习惯,规律进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对于精神因素导致的肠痉挛,要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如果是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若肠痉挛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