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可由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感染)、药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应激因素(严重创伤、重大手术)、理化因素(酒精、浓茶咖啡刺激)引发,不同因素对不同人群产生影响。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某些细菌可引起急性胃炎,如幽门螺杆菌(Hp),虽然幽门螺杆菌主要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关系密切,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引发急性胃炎。另外,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也可能导致急性胃炎。例如,当人体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胃内繁殖,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从年龄角度看,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因食用不洁食物而感染这些细菌引发急性胃炎。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食用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会增加感染细菌的风险。
病毒感染也是常见原因,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诺如病毒感染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集体生活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更容易出现急性胃炎的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关。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胃肠道内复制,损伤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的炎症性改变。
2.真菌感染:
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引起急性胃炎。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胃肠道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真菌过度生长。对于患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力处于较低水平,真菌感染引发急性胃炎的风险增加。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风险不同。
二、药物因素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常见的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它可以促进胃黏膜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当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时,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从而引发急性胃炎。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NSAIDs,因此更容易受到这类药物的影响引发急性胃炎。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服用NSAIDs的人群风险更高。
2.抗肿瘤药物:
一些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急性胃炎。例如,某些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胃肠道黏膜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对于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三、应激因素
1.严重创伤:
当人体遭受严重创伤,如大面积烧伤、重大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情况下,体内会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的营养供应不足,同时胃酸分泌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发急性胃炎。对于创伤患者,无论年龄大小,严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都可能导致急性胃炎。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创伤严重程度的患者风险不同。
2.重大手术:
进行重大手术时,患者也处于应激状态。手术创伤本身以及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等因素都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同样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急性胃炎。对于接受重大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都需要关注胃肠道情况。老年人由于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后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这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以及应激反应相对更强烈有关。
四、理化因素
1.酒精刺激:
长期大量饮酒或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都会引起急性胃炎。酒精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胃黏膜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同时,酒精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从年龄角度看,成年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更容易引发急性胃炎,但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饮酒对胃黏膜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生活方式方面,有长期酗酒习惯的人群风险极高。
2.浓茶、咖啡刺激:
浓茶和咖啡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刺激胃酸分泌。长期饮用浓茶、咖啡或者大量饮用浓茶、咖啡时,会使胃黏膜经常处于高胃酸环境中,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急性胃炎。对于喜欢饮用浓茶、咖啡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注意适量饮用。如果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等,饮用浓茶、咖啡更容易诱发急性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