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等症状表现,眼科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眼表染色检查,还需询问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患干眼症。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眼部干涩感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例如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更容易感到眼部干涩,这是因为眨眼可以使泪液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减少水分蒸发,长时间不眨眼会破坏泪膜稳定性,导致干涩感。一般来说,健康人泪膜稳定时不会有明显干涩,但干眼症患者会持续或间断出现眼部像有沙子摩擦般的干涩不适。
(二)异物感
患者常感觉眼睛里有异物存在,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因眼部组织退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可能下降,同时眼部可能存在一些微小病变,会加重异物感的程度。这是由于泪膜异常时,眼球表面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导致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异物感。
(三)烧灼感
部分患者会有眼部烧灼感,有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工作史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例如在化工厂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会损伤眼表组织,引发烧灼感。这是因为化学物质破坏了眼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刺激眼部神经引起烧灼感。
(四)视物模糊
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青少年若长期不良用眼习惯,如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可能诱发干眼症导致视物模糊;中老年人群则可能因泪液分泌功能减退等原因出现。比如青少年连续长时间玩游戏后,泪膜稳定性受影响,会出现短暂视物模糊;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泪液分泌减少,视物模糊情况可能更常见且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因为泪膜不稳定或泪液分泌不足,影响了光线在眼球表面的正常折射,从而导致视物模糊。
二、眼科检查方面
(一)泪液分泌试验
检查方法:用滤纸检测泪液分泌量,将定量滤纸放置在下睑结膜囊内,5分钟后取出,测量滤纸被泪液浸湿的长度。
意义:正常范围一般为10~15mm/5分钟,小于10mm/5分钟为泪液分泌减少,提示可能存在干眼症。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正常范围可能与成人不同;中老年人群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正常范围也会相应降低。例如儿童泪液分泌试验正常可能在15mm/5分钟左右,而中老年人群可能在8mm/5分钟左右就提示泪液分泌减少。
(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
检查方法: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让患者眨眼,然后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泪膜破裂的时间。
意义:正常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秒,小于10秒提示泪膜不稳定。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BUT往往会缩短,因为长时间用眼导致眨眼频率降低,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比如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6小时的人群,BUT可能低于10秒。不同年龄段人群正常范围也有差异,青少年可能相对更短时间内泪膜就破裂,而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泪膜破裂时间也会逐渐缩短。
(三)眼表染色检查
检查方法:使用荧光素钠或孟加拉玫瑰红等染料进行眼表染色,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上皮受损情况。
意义:干眼症患者眼表染色会呈现阳性结果,如荧光素钠染色可显示角膜和结膜的缺损部位着色,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可更清晰显示眼表上皮的坏死细胞等。不同病史的人群眼表染色情况不同,有眼部感染病史的人群可能眼表染色阳性程度更重,因为感染会加重眼表组织的损伤。例如有长期细菌性结膜炎病史的患者,眼表染色时可能出现较广泛的着色区域,提示眼表损伤较严重。
三、其他相关方面
(一)病史询问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泪液分泌功能不完善,若出现眼部不适要考虑是否因用眼习惯等导致干眼症;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需重点询问相关症状。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部分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泪液分泌,从而增加干眼症的发生风险,需询问相关时期的眼部症状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生活方式都与干眼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的人群,空气干燥,泪液蒸发快,易患干眼症;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眨眼次数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也是干眼症的高危人群。
病史情况:有眼部手术史、眼部外伤史、全身免疫性疾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的人群,发生干眼症的概率较高,需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因为这些病史可能影响眼表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泪液分泌或泪膜稳定性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