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康复(平衡、步态、肢体柔韧性训练)、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能力、手工操作训练)、言语康复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伴基础疾病、儿童帕金森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需针对性开展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状况。
一、运动康复训练
(一)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下降是帕金森患者常见问题,易导致跌倒。患者可在平行杠内进行站立训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尽量保持平衡,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有一定平衡基础的患者,可进行移步训练,如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脚步,每次移动时要缓慢且尽量保持身体稳定,逐步增加移动的距离和速度,以提高平衡控制能力。
(二)步态训练
帕金森患者常出现步态异常,如起步困难、小碎步等。训练时患者可先练习脚跟-脚尖顺序行走,即先脚跟落地,再脚尖落地,像走直线一样,每次走5-10米,每天3-4次。还可进行摆臂训练,在行走过程中尽量大幅度摆动双臂,与步伐协调配合,以改善步态。对于冻结步态的患者,可通过听觉提示来改善,如让患者跟随节拍器的节奏行走,利用外界的节奏提示帮助患者恢复流畅的步态。
(三)肢体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肢体的柔韧性,预防肌肉挛缩。患者可进行颈部拉伸,双手交叉放在脑后,缓慢向一侧拉伸颈部,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每次每个方向进行2-3次。肩部拉伸时,一只手抓住对侧肘部,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使肩部有拉伸感,保持15-30秒,两侧交替进行。肢体其他部位如腰部、腿部等也可进行相应的拉伸训练,每天进行2-3次,每次每个部位拉伸3-5分钟。
二、作业疗法
(一)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方面的训练。穿衣训练可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教导患者如何正确穿脱上衣、裤子、鞋子等。洗漱训练可进行洗脸、刷牙、梳头的练习,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进食训练可练习使用餐具,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先从软食、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训练患者慢慢咀嚼和吞咽,避免呛咳。
(二)手工操作训练
如进行编织、绘画、拼图等手工活动。编织训练可以锻炼患者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选择简单的编织项目,如编织手链等。绘画训练可让患者进行简单的图形绘制,提高手部的控制能力。拼图训练则需要患者将不同形状的拼图块组合在一起,锻炼患者的空间感知和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每次手工操作训练可进行20-30分钟,每天1-2次。
三、言语康复训练
帕金森患者常伴有言语障碍,表现为语速减慢、音量减小等。训练时可进行呼吸训练,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训练5-10分钟。然后进行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单音开始,如“啊”“哦”等,逐渐过渡到单词、短句的发音,训练患者提高音量和清晰度,每次发音训练可进行15-20分钟,每天2-3次。还可进行复述训练,让患者重复治疗师说出的词语、句子,以提高言语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四、心理康复训练
帕金森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可以引导患者参加帕金森患者支持小组,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感受,减轻孤独感和心理压力。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患者,可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帕金森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训练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体力适当调整,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
(二)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帕金森患者
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康复训练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例如,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强度的控制,避免心率过快,训练过程中要监测心率变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血糖的变化,避免因运动导致低血糖等情况发生。
(三)儿童帕金森患者(极罕见情况)
儿童帕金森患者非常罕见,若发生,康复训练需更加谨慎。要以轻柔、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训练,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过度负担。训练内容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进行调整,重点在于促进运动功能的正常发展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反应,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