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可引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后果,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特殊性,诊断靠胃镜等,治疗需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等,及时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对降低其严重性至关重要。
一、急性胃溃疡的定义与基本情况
急性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慢性溃疡,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
二、急性胃溃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1.出血
机制: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是急性胃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溃疡底部的血管破裂,若为小动脉破裂,出血较汹涌。
表现与危害: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表现为头晕、心慌、乏力、血压下降等。例如,有研究显示,约10%-25%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严重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后更易出现严重后果。
2.穿孔
机制:溃疡穿透胃壁全层则引起穿孔,胃酸、胃内容物等流入腹腔,可引发急性腹膜炎。
表现与危害: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迅速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率较高。如急性穿孔的患者若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外科干预,感染扩散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威胁生命。
3.幽门梗阻
机制:溃疡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或瘢痕形成可导致幽门梗阻,使胃内容物排出受阻。
表现与危害: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长期幽门梗阻可引起患者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例如,儿童患者若发生幽门梗阻,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且频繁呕吐导致营养丢失;老年患者则可能因长期梗阻出现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急性胃溃疡的特殊性
1.儿童
特点:儿童急性胃溃疡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更易出现并发症。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成人有一定特点,若感染Hp引发的急性胃溃疡,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溃疡导致的进食障碍等会影响营养吸收。而且儿童对疼痛等症状的表达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注意事项:儿童急性胃溃疡需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对胃黏膜刺激大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如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2.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急性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疼痛不明显,而以出血、穿孔等为首发症状的情况较多见。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
注意事项:老年人发生急性胃溃疡后,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同时,对于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监测要更加密切,因为老年人机体的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可能较为凶险。
3.女性
特点:女性急性胃溃疡的发病可能与一些特殊因素有关,如月经周期等对胃黏膜的影响等,但总体来说与男性在急性胃溃疡的严重程度方面并无本质差异,但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发生急性胃溃疡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注意事项:女性在孕期发生急性胃溃疡时,要权衡药物治疗对胎儿的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调整饮食等。非孕期女性发生急性胃溃疡也需要规范治疗,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四、急性胃溃疡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对严重性的影响
1.诊断
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急性胃溃疡的金标准。同时,还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通过胃镜观察溃疡是否有血管显露等情况来初步评估出血风险等。
2.治疗
原则: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等。规范的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胃溃疡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从病因上预防溃疡的复发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急性胃溃疡是具有一定严重性的疾病,可能引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不同人群在急性胃溃疡的表现和治疗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对于降低其严重性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