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帕金森病需综合病史采集、症状评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通过询问年龄、症状起始进展、既往病史等进行病史询问,评估运动(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非运动症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态、检查运动系统,借助头颅MRI排除其他疾病、SPECT或PET检查辅助诊断,依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临床诊断标准,具备运动迟缓及至少一项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或姿势平衡障碍且排除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病因可临床诊断,早期不典型者需长期随访观察。
一、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
1.病史询问
年龄因素: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也有青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等特殊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询问发病年龄很重要,一般中老年起病更倾向于原发性帕金森病,但青年发病也需进一步排查其他病因。例如,青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可能有遗传因素等特殊病因。
症状起始与进展:详细询问症状开始出现的部位,是从一侧肢体开始还是双侧同时起病,以及症状随时间的进展情况。帕金森病通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手指不自主震颤(搓丸样震颤),然后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等。而其他疾病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可能有不同的起始和进展特点,如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可能有明确的脑血管病病史,症状进展可能与脑血管事件相关。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脑部外伤、脑炎、脑血管病等病史。脑部外伤可能导致外伤性帕金森综合征;脑炎(如甲型脑炎)后可出现帕金森样症状;脑血管病(如多发性脑梗死)可引起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2.症状评估
运动症状:
震颤:主要有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姿势性震颤等其他类型震颤,但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肌强直:检查者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时可感觉到阻力增加,这种阻力呈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铅管样强直是指肌肉始终保持收缩状态,阻力均匀;齿轮样强直是在铅管样强直基础上伴有震颤,检查时可感觉到齿轮样顿挫感。
运动迟缓:表现为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如面部表情减少(面具脸)、眨眼次数减少、书写时字体变小(小写症)、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行走时起步困难,启动后小步前冲,越走越快,难以立即停止(慌张步态)等。
非运动症状:还需询问患者是否有睡眠障碍(如失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等)、抑郁、焦虑等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在帕金森病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1.一般状态检查: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等一般情况。帕金森病患者常呈屈曲体姿,步态异常如慌张步态等。
2.运动系统检查
震颤检查:检查静止性震颤时,让患者放松肢体,观察手指等部位是否有震颤表现,同时观察震颤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情况。
肌强直检查:通过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感受肌肉阻力情况,判断是铅管样还是齿轮样强直。例如,检查肘关节时,一手握住患者前臂,另一手握住手腕,缓慢转动前臂,感受肘关节屈伸时的阻力。
运动迟缓检查:观察患者完成一些精细动作的速度和灵活性,如让患者快速交替屈伸手指、反复开关瓶盖等。同时观察患者的步态,如起步、行走、转弯等动作的协调性和速度。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例如,通过MRI可以发现是否有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萎缩等情况。一般帕金森病患者的头颅MRI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黑质、纹状体等部位的萎缩改变,但这不是诊断帕金森病的特异性指标。
SPECT或PET检查: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或多巴胺受体显像等核医学检查对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例如,DATSPECT显像可显示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变性、减少,在帕金森病早期即可出现异常,而其他原因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可能有不同的显像表现。
四、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临床诊断标准等。该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具备运动迟缓,以及至少具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或姿势平衡障碍中的一项,同时排除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后,可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病。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不典型的帕金森病诊断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的进展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确诊帕金森病需要综合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由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