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是角膜受侵袭引发炎症,病因多样,症状有眼痛等且可致视力下降,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灶,治疗分控感染等,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表现;结膜炎是结膜炎性反应,病因包括感染等,症状有异物感等,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二者在定义、发病部位、病因、症状、体征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区别。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角膜炎:是指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角膜是眼球前端透明的结构,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损伤和感染。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透明黏膜。
二、病因
角膜炎:多由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外伤(角膜异物、擦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角膜)等引起。例如,细菌性角膜炎常因角膜外伤后不恰当使用眼药水等导致细菌入侵;病毒性角膜炎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引发,且易复发,与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相关,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
结膜炎:常见病因包括感染(细菌、病毒、衣原体等)、过敏(花粉、尘螨、药物等过敏原引起)、物理化学刺激(风沙、烟雾、紫外线、化学物质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洗脸盆等;过敏性结膜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更为常见,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病。
三、症状表现
角膜炎:主要症状有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眼痛较为明显,呈刺痛或磨痛,患者常因疼痛而难以睁眼。例如,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眼部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可出现树枝状、地图状病灶等特征性改变。
结膜炎:常见症状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感、分泌物增多等。不同类型结膜炎的分泌物有所不同,细菌性结膜炎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为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结膜炎除了分泌物增多外,瘙痒症状通常较为突出。一般来说,结膜炎患者视力多不受影响,但若病变累及角膜时也可出现视力下降。
四、体征检查
角膜炎:眼科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灶,根据病因不同浸润灶表现各异。如细菌性角膜炎浸润灶呈灰白色,边界不清,周围角膜组织有水肿;真菌性角膜炎浸润灶呈白色或灰白色,外观干燥,表面欠光泽,病灶周围有卫星灶等。还可通过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辅助诊断,能更清晰观察角膜组织内的病原体等情况。
结膜炎:眼科检查可见结膜充血,不同类型结膜炎充血部位和程度有差异。细菌性结膜炎以穹窿部和睑结膜充血为主;病毒性结膜炎除结膜充血外,还可见结膜下出血点;过敏性结膜炎除结膜充血外,常伴有结膜水肿。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等检查可帮助明确结膜炎的病原体类型。
五、治疗原则
角膜炎: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细菌性角膜炎选用敏感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病毒性角膜炎选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角膜炎选用抗真菌药物。同时,需注意保护角膜,促进修复,如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等。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角膜移植等手术治疗。
结膜炎: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细菌性结膜炎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病毒性结膜炎使用抗病毒眼药水;过敏性结膜炎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等)。一般不需要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即可缓解症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等不良习惯,防止病情加重或传播。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角膜炎和结膜炎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眼痛等症状,常表现为揉眼、哭闹、眼睛分泌物增多等。在治疗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儿童适用的眼药水等,且要避免儿童自行揉眼导致病情加重,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眼部情况,及时带儿童就医。例如,儿童感染性结膜炎可能因卫生习惯不佳等引起,家长要注意儿童的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角膜炎和结膜炎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老年人若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更容易并发眼部感染性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患细菌性结膜炎时,用药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过敏体质人群: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在治疗时,除了使用抗过敏药物外,还需详细询问过敏史,选择不过敏的药物。例如,过敏体质人群使用眼药水时,要先进行局部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