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涉及胎盘因素(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适应不良(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抗原免疫耐受失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氧化应激致损伤)、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营养因素(缺乏某些营养素)、子宫胎盘缺血(多种情况导致)等多方面因素,各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引发妊娠高血压,且不同人群在各因素影响下发生风险有差异。
一、胎盘因素
滋养细胞侵袭异常:正常妊娠时,滋养细胞需深入子宫螺旋动脉进行重塑,使其转化为高顺应性、低阻力的血管,以保障胎盘的血液供应。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滋养细胞侵袭深度不足,导致螺旋动脉重铸不全,使得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缺血缺氧刺激母体释放多种因子,从而引发血管痉挛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这种情况在初产妇、多胎妊娠、葡萄胎等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初产妇子宫螺旋动脉重塑的生理过程相对不够成熟,多胎妊娠时胎盘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对滋养细胞侵袭的需求更高,而葡萄胎时滋养细胞本身存在异常增殖等问题。
二、免疫适应不良
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失衡:胎儿对于母体来说是半同种异体移植,正常妊娠时母体免疫系统会对胎儿抗原产生适度的免疫耐受。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这种免疫耐受可能发生失衡。例如,母体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Th1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导致免疫炎症反应增强,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有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等水平升高,而Th2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等水平相对降低,这种失衡会促使血管收缩物质释放增加,血管舒张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导致血压升高。该因素在有多次妊娠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中可能更易发挥作用,多次妊娠史可能使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抗原的记忆反应发生改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存在基础异常,更容易出现免疫耐受失衡的情况。
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损伤:正常情况下,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而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氧化应激增强,体内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减少,同时促进血管收缩因子如内皮素-1等释放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张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吸烟、酗酒等,会进一步加重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风险。吸烟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产生大量自由基,酗酒会影响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在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中都可能存在影响,如果孕妇本身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就更容易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情况。
四、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孕妇的母亲、姐妹等亲属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那么该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遗传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多基因的协同作用。例如,某些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等的多态性会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物质,其水平异常升高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种遗传因素在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中起重要作用,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只要有家族遗传倾向,就需要在孕期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等指标,做好预防工作。
五、营养因素
缺乏某些营养素:例如,孕妇缺乏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血管内液体渗出等情况;钙缺乏会影响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有研究显示,孕妇每日钙摄入量低于400mg时,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每日钙摄入量充足(大于1000mg)的孕妇。在营养摄入方面,年轻孕妇可能由于饮食搭配不合理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的情况,而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也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都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六、子宫胎盘缺血
多种情况导致子宫胎盘缺血:除了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外,孕妇患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也可能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慢性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下降等,会使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受到影响;糖尿病孕妇由于微血管病变等原因,也会导致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另外,孕妇体型肥胖,尤其是孕前体重指数过高的孕妇,脂肪堆积可能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子宫胎盘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妊娠高血压。肥胖的孕妇无论是年轻还是高龄,都可能因为脂肪组织对内分泌等的影响,使得体内的一些代谢和血管调节机制发生紊乱,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