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可引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及营养代谢紊乱,如周围神经病变、震颤、认知障碍、胃肠道黏膜损伤、肝脏损害、心律失常、心肌病、维生素缺乏、糖代谢紊乱等,中老年、男性、长期大量饮酒及有基础疾病等人群更易受影响。
震颤:患者可能出现手部、舌头等部位的震颤,在静止时也可发生,饮酒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随后会加重。这是由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干扰了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震颤可能更为明显,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男性长期饮酒者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出现震颤,可能与男性饮酒量通常较大等因素有关;有多年饮酒史的人群震颤发生概率更高。
认知障碍: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大脑萎缩,尤其是额叶、颞叶等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区域,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认知障碍。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为年龄相关的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与酒精的损害作用叠加;生活方式中缺乏其他认知刺激活动的长期饮酒者更易出现认知问题;有长期饮酒病史且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认知障碍的进展可能更快。
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道黏膜损伤:酒精对胃肠道黏膜有直接的刺激和损害作用,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大量饮酒者的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增强,容易导致黏膜损伤。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胃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所以更易发生黏膜损伤相关症状;男性长期饮酒者由于饮酒量等因素,胃肠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有长期饮酒病史且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程度可能更严重。
肝脏损害:慢性酒精中毒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加重,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等病理改变。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肝脏对酒精的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所以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男性长期饮酒者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饮酒模式等因素有关;有长期饮酒病史且合并肥胖、高脂血症等情况的人群,肝脏损害的程度可能更严重。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律失常: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早搏等。酒精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饮酒者。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心脏功能和电生理稳定性相对较差,所以更易出现心律失常;男性长期饮酒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较高,与男性饮酒量等因素相关;有长期饮酒病史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
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酒精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长期作用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发生酒精性心肌病的风险更高,因为年龄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与酒精的损害协同作用;男性长期饮酒者患酒精性心肌病的概率通常大于女性;有长期饮酒病史且饮酒量较大的人群,患酒精性心肌病的可能性更大。
营养代谢紊乱
维生素缺乏:由于酒精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等过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B、B及叶酸等。维生素B缺乏可导致韦尼克脑病,表现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精神障碍等;维生素B缺乏可加重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长期大量饮酒者的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影响维生素的吸收,而且酒精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维生素。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自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加上酒精的影响,维生素缺乏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中饮食单一、长期饮酒的人群维生素缺乏风险高;有长期饮酒病史且营养不良的人群维生素缺乏情况更严重。
糖代谢紊乱:慢性酒精中毒可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酒精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影响血糖的生成;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年龄较大的长期饮酒者糖代谢调节能力下降,所以更易出现糖代谢紊乱;男性长期饮酒者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与男性饮酒模式等因素有关;有长期饮酒病史且合并肥胖等情况的人群,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概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