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一般体征改变,包括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变化,以及一般外观如面色、精神状态改变;有心脏相关体征改变,如心脏杂音、心界改变、心律失常相关表现;还有其他系统相关体征改变,如肺部啰音、呼吸运动改变、肝脏肿大及压痛等,不同体征表现与病情轻重等相关且需结合不同人群特点综合判断。
一、一般体征表现
(一)生命体征改变
1.心率: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率异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即心率超过正常范围(成人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后心脏的代偿性反应,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心脏电活动导致心率加快;也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当心肌炎症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时,可引起传导阻滞等问题,导致心率减慢。
2.呼吸:部分患者可能有呼吸频率增快,这是由于心肌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机体为了获取更多氧气而出现代偿性呼吸加快,儿童患者可能因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呼吸频率增快表现更明显,年龄越小可能对呼吸频率改变的耐受性越差。
3.血压:轻症患者血压可无明显变化,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这是因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压力,尤其在儿童中,血压下降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密切监测。
(二)一般外观表现
1.面色: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这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面色失于红润;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发绀,是因为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导致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面色变化可能更易观察。
2.精神状态:患儿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年长儿可自述乏力、头晕等不适,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全身供血不足,影响神经系统的供血供氧,从而出现精神和体力方面的改变,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通过哭闹、烦躁等表现来体现不适。
二、心脏相关体征表现
(一)心脏杂音
1.心尖部杂音: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在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多为轻度或中度,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不协调,或者心肌病变引起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等情况,使得血液在收缩期出现反流,从而产生杂音;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杂音相鉴别,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能有心尖部杂音。
2.其他部位杂音:少数患者可能在心底部闻及收缩期杂音等,这与心肌炎症累及心脏瓣膜或影响心脏结构导致血液流动异常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不同,杂音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心脏相对较小,杂音传导等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
(二)心界改变
1.心界扩大:当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较重,心肌广泛受损时,可出现心脏扩大,通过体格检查的心脏叩诊可以发现心界向两侧扩大,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受损、坏死,心肌纤维失去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代偿性扩大以维持基本的泵血功能,儿童时期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界扩大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2.心界正常:轻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脏结构可能未受到明显影响,心界无扩大表现。
(三)心律失常相关体征
1.早搏:可触及脉搏短绌,即脉率少于心率,这是因为心脏出现过早搏动,心脏的有效收缩减少,导致脉搏搏动不规律且次数减少,在儿童中,由于心率相对较快,早搏引起的脉搏短绌可能更容易被发现,需要通过心电图等进一步明确早搏的类型(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2.传导阻滞:严重的传导阻滞可出现心率减慢,听诊时心率不规整,如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心音脱漏等情况,儿童的心脏传导系统相对稚嫩,病毒性心肌炎累及传导系统时更易出现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需要及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明确传导阻滞的程度和类型。
三、其他系统相关体征表现
(一)肺部体征
1.肺部啰音:如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可导致肺淤血,在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多见于两肺底,这是因为肺循环淤血,肺泡内有渗出液,影响气体交换,儿童患者由于呼吸道相对较窄,肺淤血时湿啰音的表现可能更明显,且需要与肺炎等肺部疾病引起的啰音相鉴别。
2.呼吸运动改变:严重心力衰竭时,患者呼吸运动可能减弱,这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呼吸肌做功增加,机体处于代偿受限状态,儿童患者呼吸运动改变可能影响其呼吸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呼吸状态。
(二)肝脏体征
1.肝脏肿大:右心衰竭时可出现肝脏肿大,通过触诊可发现肝脏肋下增大,儿童肝脏相对较大,在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时,肝脏肿大可能较易被发现,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肿大相区分,如感染性肝炎等。
2.肝脏压痛:部分患者肝脏肿大伴有压痛,这是因为肝淤血导致肝脏包膜紧张,刺激神经引起压痛,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不能准确表达疼痛而表现为哭闹、拒按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