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包含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癌是其中恶性部分。甲状腺良性肿瘤常见如甲状腺腺瘤,恶变概率低;甲状腺癌常见类型有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不同类型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鉴别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筛查,CT、MRI助判与周围组织及转移情况,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临床需综合多种手段区分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及是否为甲状腺癌,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
甲状腺良性肿瘤
常见类型及特点:最常见的是甲状腺腺瘤,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自查时发现颈部肿块。从发病机制来看,可能与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有关,通常与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例如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等内分泌变化较大的时期相对更容易出现甲状腺腺瘤,但总体恶变概率较低,据相关研究统计,甲状腺腺瘤恶变率约为10%。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发现甲状腺腺瘤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时期甲状腺组织较为敏感,虽然良性腺瘤恶变风险相对成人可能稍低,但仍需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监测肿块变化;对于育龄女性,甲状腺腺瘤一般在妊娠期可能会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而有一定程度增大,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对于老年患者,若腺瘤无明显变化且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等侵袭性治疗时,可采取保守观察,但要注意定期复查。
甲状腺癌
常见类型及特点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80%。肿瘤生长缓慢,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肿瘤一般为单发,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癌细胞具有特征性的乳头结构,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肿瘤生长速度相对乳头状癌稍快,可侵犯血管,容易发生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
髓样癌:约占甲状腺癌的3%-10%,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等物质。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可单发或多发,恶性程度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
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10%,多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可出现颈部肿块明显增大,并伴有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患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乳头状癌的比例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也较为常见,但恶性程度相对成人低分化癌等可能稍好一些;对于女性患者,甲状腺癌的不同类型在发病和预后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比如乳头状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患者患未分化癌的比例相对较高,预后更差,而年轻患者患乳头状癌等预后相对较好,但也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随访。
甲状腺肿瘤与甲状腺癌的鉴别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甲状腺肿瘤的重要手段。甲状腺良性肿瘤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而甲状腺癌在超声下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结节内可能有点状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特征,血流信号丰富,有时可发现颈部肿大的淋巴结,且淋巴结可能有包膜不完整、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消失等恶性征象。例如,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常具有典型的微小钙化等特征。
CT及MRI检查:对于判断甲状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颈部及远处转移等有重要价值。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气管、食管等周围结构的关系;MRI在显示软组织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颈部血管、神经等情况更具优势。
病理学检查:是明确甲状腺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或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来确诊。FNAC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准确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如果FNAC提示为恶性,那么基本可以确诊为甲状腺癌;如果FNAC提示为良性,仍有部分情况可能是甲状腺癌的早期或特殊类型,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进一步判断,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总结
甲状腺肿瘤不等同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而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在临床中,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来区分甲状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尤其是明确是否为甲状腺癌,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肿瘤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预后有所差异,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