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指孕妇心率超正常范围(正常成人60-100次/分钟,孕妇超100次/分钟),生理因素有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代谢增加,病理因素有贫血、心脏疾病、感染;对孕妇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对胎儿可致供氧不足;诊断靠心电图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处理包括一般处理(休息、调整心态)和针对病因处理(贫血、感染、心脏疾病处理);孕妇要定期产检、关注自身和胎动情况。
一、定义与正常心率范围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孕妇的心率超过了正常范围,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发起的心律,正常成人窦性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而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则考虑为窦性心动过速。
二、常见原因
生理因素
血容量变化:孕期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一般在孕32~34周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增加30%~50%,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从而导致心率加快以适应这种变化。例如,研究表明孕期血容量的显著增多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大幅升高,这些激素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促使心率加快。比如雌激素可以使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间接影响心率。
代谢增加:孕妇基础代谢率升高,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运输,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病理因素
贫血: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当血红蛋白降低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通过加快跳动来弥补氧气输送的不足,进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有研究显示,孕妇血红蛋白水平每下降10g/L,心率可能会相应增加一定次数。
心脏疾病:如果孕妇本身患有某些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孕期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窦性心动过速。例如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孕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能导致心率异常增快。
感染:孕期如果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身体的炎症反应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三、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加重心脏负担:窦性心动过速会使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问题。
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长期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影响孕妇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对胎儿的影响
供氧不足:孕妇心率过快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出现胎动异常、胎儿生长缓慢等情况。例如胎儿在宫内缺氧时,可能表现为胎动次数增多或减少。
四、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率情况,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以及心率的具体数值,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重要依据。医生可以观察心电图上P波的形态、频率等特征来确定是窦性心律。
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孕妇是否有贫血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排查是否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甲状腺疾病导致心率加快,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使机体代谢加快,引起心率增快。
五、处理与应对措施
一般处理
休息:孕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心率加快的情况。
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会加重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听轻音乐、散步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针对病因处理
贫血处理:如果是贫血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应根据贫血的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缺铁性贫血,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同时注意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感染处理:若由感染引起,应积极治疗感染。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呼吸道感染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等进行治疗。
心脏疾病处理:如果孕妇本身有心脏疾病,应及时就医,在产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管理,可能需要密切监测孕期心脏功能变化等。
六、温馨提示
孕妇方面: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心率变化以及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心率异常增快或出现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因体重过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胎儿监测方面:孕妇要注意自我监测胎儿的胎动情况,正常胎动次数为每小时3~5次,如果发现胎动异常(过频或过少),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因为这可能与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有关,而胎儿宫内缺氧可能与孕妇窦性心动过速导致的胎儿供氧不足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