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多种锻炼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如慢速步行、病情较轻者尝试慢跑)、平衡训练(静态平衡如靠墙站立、动态平衡如原地踏步转身、单脚站立)、柔韧性训练(颈部如转动、低头后仰,肢体如上肢伸手摸肩、下肢屈膝)、力量训练(手部如握握力器、抓放小球,腿部如坐姿抬腿、靠墙静蹲),各训练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有氧运动
1.步行锻炼:帕金森病患者可进行慢速步行锻炼,保持均匀的步速,尽量迈开步子,延长步幅,摆动双臂,每次步行时间可逐渐从10-15分钟增加到20-30分钟。研究表明,规律的步行锻炼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提高心肺功能,每周可进行3-5次。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步行时可选择在平坦且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注意避免绊倒;对于年轻且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加快步行速度以增强锻炼效果,但要以自身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度。
2.慢跑:病情较轻、身体状况较好的帕金森病患者可尝试慢跑,慢跑速度应适中,以自身能持续进行为宜。慢跑能提升患者的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对改善身体机能有一定帮助,但开始慢跑时时间不宜过长,可从每次5-10分钟逐渐增加,每周进行2-3次。需要注意的是,慢跑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如塑胶跑道等,减少对关节的冲击,同时要注意平衡,防止摔倒。
二、平衡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可以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背部紧贴墙壁,尽量保持身体直立,坚持一定时间,如从每次30秒逐渐增加到1-2分钟,每天可进行3-5次。这种训练有助于患者掌握身体直立时的平衡感,对于改善因帕金森病导致的平衡功能下降有帮助。对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的帕金森病患者,靠墙站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骼损伤;对于视力不佳的患者,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有人在旁协助以防意外。
2.动态平衡训练:可进行原地踏步并转身的训练,患者原地踏步一定步数后,缓慢转身,转身时要保持身体稳定,尽量不失去平衡。还可以进行单脚站立训练,先从健侧脚单脚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患侧脚单脚站立,每次单脚站立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从10秒左右开始增加,每天每个脚进行2-3次单脚站立训练。动态平衡训练能提高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对于行动不便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时可借助椅子等辅助器具,先抓稳椅子进行转身等动作,逐渐减少对辅助器具的依赖。
三、柔韧性训练
1.颈部柔韧性训练:患者缓慢地向左右两侧转动颈部,尽量将耳朵贴近肩膀,每个方向保持10-15秒,每天进行3-5次;还可以向前低头,尽量让下巴贴近胸部,然后向后仰头部,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每天进行2-3组。颈部柔韧性训练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颈部肌肉的僵硬,改善颈部的活动范围。对于患有颈椎病的帕金森病患者,颈部柔韧性训练要注意动作轻柔,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加重颈部不适;对于年龄较大、关节活动度较差的患者,可适当减慢动作速度,逐步增加幅度。
2.肢体柔韧性训练:上肢柔韧性训练可进行伸手触摸对侧肩膀的动作,先从健侧上肢开始,逐渐过渡到患侧上肢,尽量让手指能够触摸到肩膀,保持10-15秒,然后换另一侧进行;下肢柔韧性训练可坐在椅子上,缓慢弯曲患侧膝关节,尽量让脚跟贴近臀部,保持10-15秒,然后换另一侧。肢体柔韧性训练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肢体的僵硬状态,增加关节活动度。对于肢体肌肉萎缩明显的帕金森病患者,柔韧性训练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肌肉损伤;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训练时要注意监测心率等指标,防止因过度用力引发心血管意外。
四、力量训练
1.手部力量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手部力量训练,每次握握力器时要尽量用力,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也可以进行抓放小球的训练,用患侧手抓握小球然后松开,反复进行。手部力量训练有助于帕金森病患者维持手部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手部关节有病变的帕金森病患者,要选择合适阻力的握力器,避免加重关节损伤;对于手部震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采用特殊的训练方法来逐步增强手部力量。
2.腿部力量训练:患者可进行坐姿抬腿训练,坐在椅子上,缓慢抬起患侧下肢,将腿抬离地面一定高度,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还可以进行靠墙静蹲训练,背部紧贴墙壁,屈膝下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一定时间,如从每次10秒逐渐增加到30秒左右,每天进行2-3次。腿部力量训练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维持站立和行走能力非常重要。对于患有膝关节疾病的帕金森病患者,靠墙静蹲时要注意膝关节的角度,避免超过安全角度导致膝关节损伤;对于行动极度不便的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腿部的屈伸等简单力量训练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