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可通过观察面部、肢体、言语、突发头痛等症状来初步判断,还可使用FAST评估法,即通过面部、肢体、言语情况及把握时间来初步筛查,同时可借助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等医学检查辅助判断,一旦怀疑中风需尽快就医全面评估诊断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观察症状表现
(一)面部症状
1.表现:突然出现面部不对称,比如一侧面部下垂,微笑时口角歪斜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面部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面部肌肉运动不协调。
2.年龄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对于儿童来说,也可能因先天血管畸形等原因出现类似表现;老年人血管退变等因素更易引发相关血管病变导致面部症状。
3.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男女发生概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基础疾病发生率可能影响中风风险。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面部症状出现风险更高,因为这些因素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增加脑部血管事件发生可能。
5.病史情况:有脑血管疾病病史、心脏病史(如房颤等)的人群,面部症状出现提示中风复发或新发病变风险更高。
(二)肢体症状
1.表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比如拿不住东西、行走时腿无力、肢体感觉异常等。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和感觉的区域受到血管病变影响,导致对应肢体的神经功能障碍。
2.年龄因素: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使肢体症状出现更常见,儿童则可能因先天性血管问题出现该症状。
3.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基础疾病携带情况不同可能影响风险。
4.生活方式影响: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会增加肢体症状出现的中风风险。
5.病史情况:有血管性疾病病史者,肢体症状更需警惕中风。
(三)言语症状
1.表现:突然出现说话不清、言语困难,比如无法流利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理解别人话语有障碍等。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相关血管病变影响了语言功能的正常传导。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儿童若有脑部血管异常也可出现。
3.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4.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血管病变风险,进而影响言语功能。
5.病史情况:有相关脑血管病史者言语症状出现更应重视。
(四)突发头痛
1.表现: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导致颅内压变化或刺激神经引起。
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都可能出现,儿童头痛原因需排查是否有先天血管问题等。
3.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4.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血压波动大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增加突发头痛的中风风险。
5.病史情况:有高血压等病史者突发头痛更需警惕。
二、使用FAST评估法
(一)F(Face)-面部
让患者微笑,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一侧面部下垂或口角歪斜。
(二)A(Arm)-肢体
让患者抬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三)S(Speech)-言语
让患者重复一句话,观察是否有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四)T(Time)-时间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记住发病时间,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因为及时就医对于中风的治疗非常关键,黄金救治时间通常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如符合溶栓等指征)。
三、医学检查辅助判断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以快速判断是否有脑出血情况,脑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对于缺血性中风,早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发病24-48小时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儿童进行头颅CT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影响,但在必要时为明确诊断可进行,需由专业人员权衡利弊。老年人进行头颅CT相对较安全,但需关注其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
2.头颅MRI:对于早期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发病几小时内,就能发现脑内的异常信号。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区分缺血和出血更敏感。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相关病史。
(二)血管检查
1.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是否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情况。但这是有创检查,会有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等。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对造影剂过敏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该检查。
2.颈部血管超声:可以初步筛查颈部血管是否有斑块、狭窄等情况,因为颈部血管是脑部血液的重要来源,颈部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中风。对于有颈部不适、头晕等症状的人群可进行该项检查,老年人由于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等问题更需关注该项检查结果。
通过以上症状观察、FAST评估法以及医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才能确定是否是中风。一旦怀疑中风,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