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化验指标包括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C反应蛋白、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各指标有不同范围和意义,如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时发病2-12小时开始升高,尿淀粉酶发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血清脂肪酶发病24小时开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等变化,生化指标如血糖、血钙、肝功能等有相应改变,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可结合化验指标综合判断胰腺炎情况,需综合多项指标及症状、体征等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一、血清淀粉酶
1.指标范围:血清淀粉酶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5~135U/L(Somogyi法)或25~125U/L(碘-淀粉比色法)等,不同实验室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
2.意义: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如重症胰腺炎时,胰腺广泛坏死,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其他情况:腮腺炎时血清淀粉酶也可升高;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肠梗阻等也可有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二、尿淀粉酶
1.指标范围:尿淀粉酶正常参考值一般为80~300U/L(Somogyi法)。
2.意义: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较血清淀粉酶缓慢,持续1~2周。尿淀粉酶升高受患者尿量等因素影响,但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血清淀粉酶已恢复正常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尿淀粉酶仍可升高。
其他:如唾液腺疾病、肾功能不全等也可导致尿淀粉酶升高。
三、血清脂肪酶
1.指标范围:血清脂肪酶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U/L。
2.意义: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尤其适用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其他: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管阻塞、胆囊炎等也可引起血清脂肪酶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不如急性胰腺炎显著。
四、C反应蛋白(CRP)
1.指标范围:正常参考值一般<10mg/L。
2.意义:
急性胰腺炎: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在急性胰腺炎时,CRP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如CRP>150mg/L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情监测:动态监测CRP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和预后,CRP持续升高提示炎症未控制或有并发症发生。
五、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
急性胰腺炎:多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在(10~20)×10/L,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有炎症反应。若白细胞计数过高(如>20×10/L)或过低,常提示病情较重,如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计数可不高甚至降低。
其他情况:如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
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因液体丢失、组织灌注不足等出现血红蛋白升高、红细胞比容增高,提示血液浓缩。
六、生化指标
1.血糖:
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可有短暂的血糖升高,一般与胰腺坏死导致胰岛素释放减少及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有关。如持续血糖升高>11.1mmol/L,提示胰腺广泛坏死,预后不良。
不同人群: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胰腺炎时,血糖变化更需密切监测和调整治疗。
2.血钙: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2~3天后可出现血钙降低,血钙<2mmol/L提示预后不良。其机制可能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血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有关,导致血钙降低。
儿童:儿童重症胰腺炎时血钙降低也需重视,及时处理,以防止影响骨骼发育等相关问题。
3.肝功能:
急性胰腺炎: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胆红素升高等,可能与胰腺炎导致的胰腺炎症波及肝脏或并发胆道疾病等有关。
不同年龄:儿童胰腺炎合并肝功能异常时,需考虑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等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处理。
七、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关联
1.腹部超声:
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结合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胰腺炎情况。如超声发现胰腺肿大伴血清淀粉酶升高等,支持胰腺炎诊断。
特殊人群:对于肥胖患者,腹部超声可能受气体等干扰,诊断价值受限,需结合其他检查。儿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时机。
2.CT检查:
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根据CT表现分级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结合实验室指标,如CT显示胰腺坏死,同时伴有血清CRP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提示重症胰腺炎。
不同病情阶段:在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可通过CT动态观察胰腺病变及渗出等变化,结合实验室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胰腺炎的化验指标需要综合多项指标进行判断,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