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炎症,发病部位在结膜,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症状有眼红、痒等,诊断靠眼科检查,治疗据类型用药,预后多较好;角膜炎是角膜炎症,发病部位在角膜,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症状有眼痛等,诊断靠眼科检查,治疗据类型施治,病情延误可致严重并发症影响视力。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结膜炎:是发生在结膜组织的炎症,结膜覆盖于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是眼表的一部分。
角膜炎:则是角膜发生的炎症,角膜是眼球前端透明的结构,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外伤和感染等因素影响。
二、病因方面
结膜炎:
感染性因素:可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腺病毒等)、衣原体等感染引起,比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病毒引发流行性结膜炎。
非感染性因素: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如花粉过敏、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像化妆品、洗发水等)都可能导致过敏性结膜炎;另外,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清洁不当也可能引发非感染性结膜炎。不同年龄人群发病病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不注意卫生接触脏物后揉眼导致细菌感染引发结膜炎;过敏体质的人群易因接触过敏原发生过敏性结膜炎。
角膜炎:
感染性因素:多由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真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所致,外伤造成角膜上皮损伤后,容易使病原体侵入引发感染性角膜炎,比如角膜被树枝划伤后未及时处理就可能感染病菌。
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角膜,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伴发角膜病变;还有眼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也可能引发角膜炎,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炎;而一些眼部有先天发育异常的儿童,可能存在角膜易受影响发生病变的情况。
三、症状表现
结膜炎:
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红、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分泌物的性质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细菌性结膜炎往往分泌物呈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或黏液性。不同年龄段症状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患结膜炎时可能更易用手揉眼,导致症状表现可能因不适而更明显,但表述可能不清晰,需家长观察到眼睛红、分泌物多等情况;成年人能较清晰表达眼睛的不适症状。
角膜炎:
典型症状:眼部疼痛较为明显,可伴有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角膜上可能出现浸润灶等改变。由于角膜感觉神经丰富,炎症刺激时疼痛较剧烈,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表述疼痛可能相对困难,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愿睁眼等情况,而成年人能明确诉说眼部疼痛等不适且视力下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诊断方法
结膜炎:
眼科检查:通过裂隙灯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等表现,医生还可能取分泌物进行涂片或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以及具体的病原体类型。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医生耐心操作进行检查;成年人相对配合度高些,但都要根据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病情。
角膜炎:
眼科检查:裂隙灯检查能发现角膜的病变情况,如角膜浸润、溃疡等,还可能进行角膜刮片检查,送实验室进行病原体检测等,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指导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时需注意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检查;成年人要按照医生要求配合各项检查步骤。
五、治疗原则
结膜炎:
感染性结膜炎: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的药物,如细菌性结膜炎可用抗生素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病毒眼药水等。
非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对于因佩戴隐形眼镜不当引起的,需停止佩戴并进行相应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其特殊性,儿童用药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成年人用药相对选择范围较广,但也需遵循医嘱。
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积极控制感染是关键,根据病原体选用敏感的药物,如细菌性角膜炎用抗生素,真菌性角膜炎用抗真菌药物,病毒性角膜炎用抗病毒药物等,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全身用药。
非感染性角膜炎: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和药物耐受性等,儿童由于器官发育未完善,用药更要谨慎;老年人可能有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用药需调整剂量等。
六、预后情况
结膜炎:大多数结膜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但如果是严重的感染性结膜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但相对较少见。不同年龄患者预后差异不大,只要及时规范治疗,多数能恢复良好。
角膜炎: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延误,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可能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等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角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病情重也可能影响较大;老年人角膜修复能力较弱,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预后相对更需关注视力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