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病因与性别、遗传、射线接触等有关,多无症状或有颈部肿块,超声等检查可助诊断,多建议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分良性和恶性,女性更易患,病因与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良性结节定期随访或手术,恶性结节需手术及后续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检查和治疗有差异。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结节如增生结节、囊肿等,恶性结节多为甲状腺癌。
病因方面
甲状腺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性别(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射线接触等有关,女性在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可能更易患甲状腺瘤,有甲状腺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儿童时期颈部接受过放射性照射者后续发生甲状腺瘤的概率升高。
甲状腺结节:
性别与年龄: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甲状腺结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年女性相对高发,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相关,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对甲状腺组织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摄入碘异常(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长期精神压力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高碘饮食可能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进而引发结节;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甲状腺功能。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史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几率较高,自身免疫反应会破坏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结构和功能异常,易形成结节。
临床表现
甲状腺瘤:大多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自查时发现颈部肿块,肿块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当瘤体较大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不适等,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不同性别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一般无明显特殊差异,主要与瘤体大小和位置相关。
甲状腺结节:
良性结节:多数也无明显症状,结节较小且无压迫时不易被察觉,较大的良性结节可能出现与甲状腺瘤类似的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出现呼吸不畅、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等;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结节可能因激素影响有轻微大小变化,但一般不明显。
恶性结节:甲状腺癌导致的恶性结节,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颈部孤立的、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的结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加重、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女性患者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可能因女性对自身身体变化关注度等因素,发现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检查方法及结果
甲状腺瘤:
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
甲状腺功能检查:一般甲状腺功能正常,除非瘤体较大影响甲状腺组织功能,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等调整检查方式,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以获得准确结果。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可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血流等情况,良性结节多为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恶性结节多为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微钙化等。
甲状腺功能检查:良性结节甲状腺功能大多正常,若合并甲状腺炎等可能出现相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恶性结节甲状腺功能一般无特异性改变,除非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不同年龄患者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甲状腺组织相对柔软,超声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解读时要更加谨慎。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抽取结节内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良性结节穿刺可见正常甲状腺组织细胞等,恶性结节可发现癌细胞。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进行FNAC检查需充分评估风险,因为穿刺可能有一定的流产等风险,需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谨慎进行。
治疗原则
甲状腺瘤:一旦发现,多建议手术切除,因为存在恶变可能,尤其是单发的甲状腺瘤,手术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手术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尽量选择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甲状腺结节:
良性结节:若结节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定期随访观察,每3-6个月复查超声等检查,观察结节变化;若结节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等则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女性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其激素变化对结节的影响,定期评估结节情况。
恶性结节:确诊为甲状腺癌后需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等术式,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抑制TSH水平,降低复发风险)等。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差异,儿童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潜力等,尽量在根治疾病的同时保护甲状腺功能和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