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起病较缓,有一般症状如发病前可能有TIA及头痛头晕等,还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血性起病急,一般症状有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重且可致脑疝;不同人群脑卒中症状有特点,儿童不典型,老年人常伴基础病且恢复慢、并发症多,女性妊娠期等有特殊情况;发现疑似脑卒中要按“FAST”原则识别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特殊人群识别更需仔细,要及时送医检查治疗。
一、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一)一般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起病相对较缓,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能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表现为短暂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等,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完全恢复。多数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病,发病时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头痛多为轻至中度,头晕可表现为头重脚轻、眩晕感等。
(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常见一侧肢体(如上肢或下肢)无力或瘫痪,患者可能出现持物不稳、行走困难,严重时可卧床不能自行活动。例如,患者右侧大脑半球缺血时,可能出现左侧肢体的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感觉减退,如对疼痛、温度、触觉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患者能感觉到疼痛,但感觉程度较正常减轻。
3.言语功能障碍:如果病变累及语言中枢,可出现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语言)、混合性失语(既不能流利表达,也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
4.视觉障碍:可出现偏盲,即一侧眼睛的视野缺损,如患者右侧大脑病变时,可能出现左侧视野偏盲。
二、出血性脑卒中症状
(一)一般症状
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起病较急,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患者常伴有明显头痛,头痛程度较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及呕吐中枢引起的。部分患者发病后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
(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类似,可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或瘫痪,但出血性脑卒中往往症状更为严重,进展可能更快。例如,大量脑出血时,患者可能迅速出现一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2.感觉障碍:也可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
3.头痛呕吐相关的局灶表现:如果出血部位在脑叶,可能出现相应脑叶功能受损的表现,如额叶出血可能出现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等;颞叶出血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可出现视觉障碍等。
4.脑疝相关表现:当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疝形成。脑疝早期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加深、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等严重表现。
三、不同人群脑卒中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脑卒中
儿童脑卒中相对少见,但也有其特点。可能由先天性血管畸形、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类似成人的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还可能表现为发育迟缓、喂养困难、癫痫发作等。例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导致的儿童脑卒中,可能在儿童期反复出现头痛、呕吐,随后出现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二)老年人脑卒中
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且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有时可能被忽视。例如,老年人可能在发生脑卒中后,仅表现为轻微的肢体无力,休息后稍有缓解,未引起重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老年人脑卒中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肺部感染、压疮等。
(三)女性脑卒中
女性脑卒中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其特点,例如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相对增加,可能与妊娠相关的血液高凝状态、血压变化等因素有关。妊娠期脑卒中症状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与妊娠相关的其他症状相鉴别。另外,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症状表现与一般人群类似,但需要关注激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及治疗中的激素相关问题。
四、脑卒中症状的紧急识别与应对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疑似脑卒中的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首先要牢记“FAST”原则,F(Face):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是否有口角歪斜;A(Arms):检查双臂是否能平举,是否有一侧无力;S(Speech):询问是否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T(Time):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因为脑卒中治疗的黄金时间非常关键,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4.5小时内(符合溶栓指征时)可考虑溶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也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等,在识别症状时更要仔细,因为他们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要及时送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