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昏迷高压氧治疗原理是通过提高血氧分压等改善脑缺氧等;时机一般发病后72小时至1周内病情稳定且无禁忌证尽早开始;疗程一般10-15次为一疗程,依病情定疗程数;有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可能出现气压伤、氧中毒等并发症并需预防;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脑梗塞昏迷高压氧治疗的原理
脑梗塞会导致脑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高压氧治疗是让患者在高于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在高压环境下,血氧分压增高,血氧含量增多,能增加机体的氧储备,提高组织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状态,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恢复,还可以减轻脑水肿,缩小脑梗塞的梗死灶范围。有研究表明,高压氧能促进血管新生,建立侧支循环,为缺血脑组织提供新的血液供应途径。
二、高压氧治疗的时机
一般来说,脑梗塞昏迷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考虑高压氧治疗,通常建议在发病后72小时至1周内开始,当然这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来判断。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就应尽早开展高压氧治疗。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早期干预能最大程度减少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可能越好。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早期高压氧治疗脑梗塞昏迷患者,其苏醒率和预后良好率都明显高于延迟治疗的患者。
三、高压氧治疗的疗程
高压氧治疗通常是一个疗程性的治疗,一般每个疗程为10-15次左右,疗程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间隔。具体的疗程数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恢复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比如,对于病情较轻的脑梗塞昏迷患者,可能需要2-3个疗程;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3-5个疗程甚至更多。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未经处理的气胸、纵隔气肿等。因为在高压环境下,气体体积会膨胀,气胸、纵隔气肿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循环衰竭等。
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高压氧会使血管扩张,可能导致出血部位出血加重。
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的某些情况需谨慎评估)。高压氧可能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等产生一定影响,虽然不是绝对禁忌,但需要综合考量。
2.相对禁忌证
重度肺部疾病,如重度肺气肿、肺大疱等。高压氧治疗时,肺内气体可能会随着气压变化而变化,加重肺部病情。
血压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高压氧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癫痫发作未控制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加重病情。
孕妇。高压氧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需要谨慎评估,一般除非有非常明确的治疗指征,否则需权衡利弊。
五、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
1.气压伤
发生部位及原因:常见的有中耳气压伤、鼻窦气压伤、肺气压伤等。中耳气压伤是因为高压氧治疗时,中耳腔与外界气压不平衡,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肺气压伤则是由于患者屏气,肺泡内压力过高,导致肺泡破裂等。
预防措施:治疗前应教会患者正确的咽鼓管通气方法,如捏鼻鼓气法等。对于有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可在治疗前使用减充血剂滴鼻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患者不要屏气,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氧中毒
发生机制及表现:分为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等。脑型氧中毒主要表现为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肺型氧中毒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一般在高浓度氧长时间吸入时容易发生。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高压氧治疗的氧浓度和治疗时间,按照治疗方案进行,避免超长时间、超高浓度吸氧。密切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异常表现及时调整治疗。
六、特殊人群高压氧治疗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脑梗塞昏迷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儿童的咽鼓管等结构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中耳气压伤,所以治疗前更要确保患儿能正确进行咽鼓管通气。同时,儿童对高压氧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反应等,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老年患者
老年脑梗塞昏迷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老年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中耳气压伤,治疗中要加强耳部观察。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差,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要严格控制治疗的氧浓度和时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指标。
3.孕妇患者
孕妇脑梗塞昏迷时进行高压氧治疗需非常谨慎。要综合考虑胎儿和孕妇的情况,只有在治疗获益明显大于潜在风险时才考虑使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心等,因为高压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胎儿氧中毒等潜在风险,所以需要严格把控治疗指征和治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