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眼部外伤、全身性疾病、眼部邻近组织疾病蔓延、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症状有自觉症状(疼痛、流泪、视力下降)和眼部体征(睫状充血、角膜浸润、角膜溃疡、角膜后沉着物、前房反应)。
一、角膜炎的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例如,肺炎链球菌性角膜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常因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诱发,患者多有角膜外伤史,如树枝、谷物等擦伤角膜后,细菌易侵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可能与患者眼部卫生状况差有关,比如长期佩戴不合适的隐形眼镜且不注意护理,细菌易在角膜定植引发感染。
2.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病毒,约90%的病毒性角膜炎由其引起。原发性感染常发生于幼儿期,表现为发热、唇部疱疹等,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发热、过度劳累等,病毒可被激活,沿神经轴突逆行至角膜引发复发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可引起角膜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常由既往患水痘后病毒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再激活致病。
3.真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或有角膜外伤伴植物性异物伤史者。常见的致病真菌有曲霉菌、镰刀菌等。例如,角膜被植物(如树枝、树叶)划伤后,真菌易污染伤口导致感染,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更易发生真菌感染。
4.寄生虫感染:较少见,如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多与患者接触污染的水源有关,比如佩戴隐形眼镜时用污染的水冲洗镜片,或在污染的泳池中游泳等,棘阿米巴原虫可侵入角膜引起慢性进行性角膜炎。
(二)非感染性因素
1.眼部外伤:机械性外伤(如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擦伤等)、热烧伤、化学伤等都可能损伤角膜上皮,使角膜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感染或直接导致角膜炎。例如,化学伤中,酸性物质可使角膜蛋白凝固坏死,碱性物质则可与角膜组织的脂肪结合,皂化形成可溶性产物,破坏角膜组织,造成严重的角膜损伤。
2.全身性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角膜,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10%会出现眼部病变,包括角膜炎,这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角膜组织被自身抗体攻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眼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角膜炎,且病情往往较难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3.眼部邻近组织疾病蔓延:如结膜炎可向角膜蔓延引起角膜炎症,青光眼患者因眼压升高,角膜内皮功能受损,也易发生角膜炎;睑缘炎可导致睫毛毛囊及腺体分泌物增多,刺激角膜引发炎症。
4.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直接与角膜接触,若佩戴时间过长、护理不当(如隐形眼镜清洁不彻底、使用污染的护理液等),会影响角膜的正常代谢,破坏角膜的屏障功能,使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角膜引发感染性角膜炎。此外,佩戴透气性差的隐形眼镜也会增加角膜炎的发生风险。
二、角膜炎的症状
(一)自觉症状
1.疼痛:是角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觉眼部有明显的刺痛、磨痛或灼痛,且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畏光,即对光线刺激敏感,患者常闭目不愿睁眼,这是因为光线刺激会加重疼痛和眼部不适。
2.流泪:由于角膜受到炎症刺激,泪腺反射性分泌增加,患者会出现不断流泪的症状,即使在室内也会不自觉地流泪。
3.视力下降:炎症累及角膜中央区域时,对视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患者会感觉看东西模糊不清。如果是儿童患角膜炎,可能表现为视物时凑近或出现歪头看东西等异常行为,这是因为视力下降影响了其正常的视觉发育和视物习惯。
(二)眼部体征
1.睫状充血:角膜周围的血管扩张充血,呈现出暗红色,这是由于角膜炎症刺激导致眼部血管反应性充血。
2.角膜浸润:在裂隙灯下可观察到角膜出现混浊、浸润灶,初期浸润灶边界不清,呈灰白色。例如,细菌性角膜炎的浸润灶常较浓密,边界相对清晰;病毒性角膜炎的浸润灶可能相对较淡,边界不太规则。
3.角膜溃疡:病情进一步发展,浸润灶中央组织发生坏死、脱落,形成角膜溃疡。溃疡的形态、大小和深浅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细菌性溃疡常较深,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真菌性溃疡的病灶多呈灰白色,外观干燥,表面污秽,溃疡周围有免疫环等特征性表现;病毒性溃疡则可能呈现出树枝状、地图状等特殊形态。
4.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累及角膜内皮时,房水中的炎症细胞等成分沉积于角膜内皮面,形成角膜后沉着物。根据炎症细胞的性质不同,KP可分为尘状、羊脂状等。例如,病毒性角膜炎常出现羊脂状KP,而细菌性角膜炎多为尘状KP。
5.前房反应:严重的角膜炎可引起前房炎症反应,表现为前房闪辉(由于房水蛋白质含量增加,裂隙灯检查时可见前房出现闪光现象)和前房细胞(房水中炎症细胞增多,裂隙灯下可见黑色的细胞飘动)。如果前房炎症反应剧烈,可能会形成前房积脓,即前房内出现脓液积聚,这在细菌性角膜炎中较为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