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等。病史采集要问症状、既往史;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及生命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血液生化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X线、腹部CT及CTE、磁共振肠道造影等;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关键,不同年龄段人群检查有需注意之处。
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腹泻的频率、大便的性状(如是否带血、黏液等)、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规律,以及是否伴有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比如是否有肠道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结肠炎的可能病因和类型。例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自身免疫性结肠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会对患者腹部进行触诊,查看是否有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及腹部包块等情况。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在左下腹部有压痛感;而克罗恩病患者腹部压痛的部位可能不固定,还可能触及到增厚的肠壁形成的包块。
2.其他检查:还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等,以了解全身的基本状况。如果患者有发热,可能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活动。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如果患有结肠炎,尤其是活动性炎症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会降低,出现贫血表现。
2.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粪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等。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肠道可能有出血情况,对于结肠炎患者,尤其是怀疑有肠道黏膜损伤出血的情况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常可见红细胞、黏液和脓细胞,粪便潜血试验多为阳性。
3.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结肠炎患者由于长期腹泻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因为一些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通过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相关药物以及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4.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会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例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对克罗恩病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以观察肠道的形态、有无肠梗阻等情况。例如,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结肠扩张,横径大于6cm等表现。但X线检查对于肠道黏膜的细微病变显示不够清晰。
2.腹部CT及CT肠道造影(CTE):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肠道壁的增厚、肠腔狭窄、腹腔内淋巴结情况等。CTE通过口服对比剂等方法,能够更详细地观察肠道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于克罗恩病的肠道病变评估有重要价值,可发现肠道的溃疡、狭窄、瘘管等病变。
3.磁共振肠道造影(MRE):MRE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评估肠道病变,对于肠道炎症、狭窄、瘘管等的显示效果与CTE类似,但具有无辐射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一些不宜接受X线辐射的患者,如儿童、孕妇等。
五、内镜检查
1.结肠镜检查:这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黏膜是否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下表现主要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可见糜烂和浅溃疡;克罗恩病的结肠镜下表现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等。结肠镜检查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结肠炎以及排除肠道肿瘤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2.乙状结肠镜检查:对于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患者,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情况。但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的结肠炎,可能无法全面观察肠道病变,需要结合结肠镜检查。
六、病理活检
在结肠镜或其他内镜检查过程中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结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肠道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如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黏膜糜烂溃疡等情况,还可以帮助区分是感染性结肠炎还是非感染性结肠炎,以及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等。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主要有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和隐窝脓肿形成等;克罗恩病的病理表现为肠壁全层性炎症、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结肠炎检查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儿童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检查的顺利进行。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在检查前评估其身体耐受性等。女性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避开月经期等特殊时期,以减少不适和感染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