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畸胎瘤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肠道准备)、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步骤(体位摆放、切口选择、手术操作)、术后处理(一般监护、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恢复、活动指导)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青春期、育龄期、老年患者各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史、既往手术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月经相关问题。例如,青春期患者可能更关注手术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育龄期患者则需考虑手术对生育的潜在影响。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卵巢畸胎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2.肠道准备
一般在手术前1-2天开始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采用口服泻药的方式清洁肠道,目的是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手术中污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经腹手术的患者。
二、麻醉方式选择
1.全身麻醉
适用于大多数卵巢畸胎瘤手术患者,尤其是肿瘤较大、粘连严重或患者对疼痛耐受差等情况。全身麻醉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无疼痛的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椎管内麻醉
对于一些情况相对简单、肿瘤较小且患者身体状况适合的患者,可选择椎管内麻醉,如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可以使下腹部及盆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暂时受到阻滞,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但下腹部无痛觉。
三、手术步骤
1.体位摆放
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范围包括下腹部至大腿上1/3。
2.切口选择
经腹手术:
对于普通大小的卵巢畸胎瘤,常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或耻骨联合上2横指的横切口。下腹正中切口便于暴露盆腔,手术操作相对方便。
对于较大的卵巢畸胎瘤,可能需要延长切口或采用下腹横切口等方式,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腹腔镜手术:
通常采用脐部及下腹部的几个穿刺孔。一般在脐部做1个1cm左右的切口作为观察孔,然后在双侧下腹部各做1-2个0.5-1cm的穿刺孔,用于放置操作器械。
3.手术操作
经腹手术:
进入腹腔后,首先探查盆腔情况,明确卵巢畸胎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如果有粘连,需仔细分离粘连组织,避免损伤周围重要器官如膀胱、肠道等。
找到患侧卵巢及畸胎瘤后,根据情况决定是行卵巢畸胎瘤剥除术还是患侧附件切除术。如果肿瘤较小,尽量行剥除术以保留卵巢功能;如果肿瘤较大或粘连严重、怀疑有恶性变等情况,则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剥除肿瘤时,要完整剥除肿瘤包膜,避免肿瘤破裂导致内容物溢出引起腹腔种植。对于剥除的肿瘤要进行快速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腹腔镜手术:
通过腹腔镜观察盆腔情况后,使用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同样先分离粘连,然后处理卵巢畸胎瘤。如果是行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用器械抓住卵巢组织,在卵巢表面做切口,将肿瘤完整剥出,然后缝合卵巢创面;如果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则用器械夹住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等结构,进行离断和结扎。
四、术后处理
1.一般监护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伤口情况等。
2.伤口护理
对于经腹手术的伤口,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对于腹腔镜手术的穿刺孔,也要注意观察有无感染等情况。
3.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于轻度疼痛可采用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式缓解,对于中重度疼痛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要谨慎用药。
4.饮食恢复
一般术后6-12小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饮食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
5.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活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患者
手术中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因为青春期患者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保留卵巢有助于其未来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观察卵巢恢复情况。
2.育龄期患者
手术前后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对生育的影响。对于行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的患者,要告知其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及受孕的可能性,但由于手术可能对卵巢组织有一定影响,存在术后卵巢功能暂时减退或受孕几率稍有降低等情况。对于行患侧附件切除术的患者,要告知其对侧卵巢的情况及未来生育的风险,必要时可建议患者在术后尽早评估生育能力。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患者身体状况尽可能达到手术要求。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同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