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可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细菌感染中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可分别在儿童、人群密集场所儿童、5岁以下儿童中引发脑膜炎;病毒感染中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单纯疱疹病毒1型在成人、2型在新生儿中引发脑膜炎;其他病原体中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引发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通过吸入气溶胶感染引发隐球菌性脑膜炎,不同病原体引发脑膜炎有不同发病情况、途径及病理表现。
一、细菌感染引发脑膜炎
(一)肺炎链球菌
发病情况及途径: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和成人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儿童中,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例如当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时,肺炎链球菌经鼻咽部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到达脑膜引发炎症。对于老年人,其机体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肺部感染肺炎链球菌后,细菌也容易通过血行播散至脑膜导致脑膜炎。
相关研究依据:有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脑膜炎在细菌性脑膜炎中占比较高,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例数,其引发脑膜炎的机制主要是细菌在脑膜部位大量繁殖,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脑膜炎奈瑟菌
发病情况及途径: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儿童群体中,尤其是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儿童之间容易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当脑膜炎奈瑟菌侵入人体后,会在鼻咽部短暂定植,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脑膜引发炎症。
相关研究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全球多个地区有周期性的流行情况,其导致脑膜炎的病理过程是细菌毒素等引起脑膜的急性炎症,使得脑膜出现充血、水肿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三)B型流感嗜血杆菌
发病情况及途径: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该细菌可从儿童的鼻咽部侵入,然后进入血液,进而到达脑膜引发脑膜炎。在生活方式方面,儿童如果经常处于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会增加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风险。
相关研究依据:临床研究发现,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感染该细菌引发脑膜炎的概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脑膜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引发脑膜炎的病理过程包括细菌在脑膜组织中诱导炎症细胞浸润等一系列免疫反应相关的病理改变。
二、病毒感染引发脑膜炎
(一)肠道病毒
发病情况及途径: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通过接触被肠道病毒污染的物品后,经口感染肠道病毒。例如儿童在公共场所玩耍后不注意洗手,就可能将肠道病毒带入口中,进而病毒侵入机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发炎症。
相关研究依据:研究显示,在夏季等肠道病毒活跃的季节,儿童患肠道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的病例数明显增加。肠道病毒感染脑膜后,会在脑膜细胞内复制,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脑脊液中细胞数升高等改变,其病理过程与病毒对脑膜细胞的直接损伤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
(二)单纯疱疹病毒
发病情况及途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常引起成人脑膜炎,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多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对于成人,HSV-1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激活并侵犯脑膜。新生儿感染HSV-2多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产道感染。
相关研究依据:临床观察发现,成人在发热、劳累等导致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容易复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发脑膜炎。而新生儿感染HSV-2引发的脑膜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研究表明HSV-2感染脑膜后会导致脑膜的炎症性病变,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其病理机制涉及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破坏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三、其他病原体引发脑膜炎
(一)结核分枝杆菌
发病情况及途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通常有结核病史,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至脑膜。例如肺部的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随着血流到达脑膜,在脑膜部位定植并引起炎症反应。
相关研究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结核分枝杆菌引发脑膜炎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细菌会在脑膜形成结核结节等病变,同时引起脑膜的渗出性炎症,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等,严重时可导致脑积水等并发症。
(二)新型隐球菌
发病情况及途径:新型隐球菌引起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新型隐球菌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通过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的气溶胶而感染,然后真菌侵入脑膜引发炎症。
相关研究依据:对于艾滋病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受损,感染新型隐球菌引发脑膜炎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后,会在脑膜表面形成黏液样膜状物,引起脑膜的慢性炎症反应,病理检查可见脑膜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且病情进展相对隐匿,容易被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