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步骤(常规消毒、暴露宫颈、息肉摘除、创面处理)、术后注意事项(休息活动、阴道出血观察、抗感染、禁止性生活盆浴、病理结果随访)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妊娠期、绝经后、有基础疾病患者),术前选月经干净后3-7天,术后注意相关方面,特殊人群分别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既往手术史等。例如,若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需提前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因为这可能影响手术中的出血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青春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宫颈息肉的病因和处理可能略有不同,青春期女性需排除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围绝经期女性则要警惕恶变可能。
身体检查:进行妇科检查,明确宫颈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同时检查阴道、外阴等部位有无炎症等情况,如果存在阴道炎等急性炎症,需先治疗炎症后再考虑手术,否则可能导致炎症扩散。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感染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评估手术出血风险,传染病筛查是为了做好防护措施。
2.术前准备工作
时间选择: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手术时出血少,且能降低宫腔感染的风险。对于有急性炎症的患者,需先治疗炎症再择期手术。
阴道准备:手术前需进行阴道清洁,可使用碘伏等进行阴道消毒,减少术中感染的机会。
二、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消毒范围要包括外阴、阴道及宫颈周围,使用碘伏等消毒剂由内向外、由上至下进行消毒。
2.暴露宫颈
使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用碘伏消毒宫颈及宫颈管。
3.息肉摘除
钳夹息肉: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息肉的蒂部,根据息肉的大小和蒂部情况选择合适的钳夹位置。如果息肉蒂部较细,可直接用止血钳钳夹蒂部;如果蒂部较粗,需用宫颈钳充分钳夹稳固。
切除息肉:用scissors(剪刀)沿息肉蒂部根部将息肉切除,切除的息肉要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对于蒂部较深的息肉,可能需要用弯止血钳进一步钳夹处理,确保切除干净。
4.创面处理
止血:切除息肉后,观察创面有无出血。如果有少量出血,可使用棉球压迫止血或用止血钳钳夹止血;如果出血较多,可使用缝合等方法止血。对于较小的创面,也可使用硝酸银等腐蚀剂进行局部涂抹止血并促进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如果创面较大,可考虑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休息与活动
术后患者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建议休息1-2天,但具体休息时间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对于年轻女性,身体恢复较快的可适当缩短休息时间,但要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较弱的患者,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
2.阴道出血观察
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天,量少于月经量。要告知患者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超过1周,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患者对出血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围绝经期患者需警惕是否与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3.抗感染治疗
一般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可口服或静脉给予抗生素。用药需根据患者有无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无过敏史,可选择头孢类等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为3-5天。
4.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细菌感染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这是因为术后宫颈创面需要一定时间愈合,性生活和盆浴可能导致病原菌侵入创面,影响愈合甚至引起感染。不同性别的患者在这方面的注意事项是相同的,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5.病理结果随访
患者需关注病理检查结果,如果病理结果提示有恶变等情况,需进一步治疗。医生会根据病理结果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后续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发现宫颈息肉,如果息肉较小且无症状,可暂时观察,待产后再处理;如果息肉较大引起出血等症状,需在充分评估妊娠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刺激子宫引起宫缩,操作需轻柔,减少对妊娠的影响。
2.绝经后患者
绝经后女性宫颈息肉手术需更加谨慎,因为绝经后女性宫颈组织可能发生萎缩等变化,手术操作难度可能增加。同时,绝经后女性宫颈息肉恶变的几率相对较高,术后更要重视病理检查结果。术后要加强随访,观察有无复发等情况。
3.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手术。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血糖10mmol/L以下等相对稳定的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血糖等,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