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需检查评估并做好身体准备,术后要进行一般、呼吸道护理,逐步康复,且存在早期和远期风险及并发症,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各有特点。
一、手术类型
1.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对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或微创介入封堵术。传统开胸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直接修补缺损的房间隔。微创介入封堵术则是通过血管将封堵器输送至房间隔缺损部位进行封堵,适用于有合适解剖条件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年龄方面,新生儿若缺损较小且无症状,可观察到一定年龄再考虑手术;婴幼儿及儿童根据缺损大小、症状等综合评估手术时机。对于女性患者,若有妊娠计划,需评估心脏功能后决定手术时间,因为妊娠会增加心脏负担。有基础病史如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更谨慎评估。
2.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有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对于肌部室间隔缺损,手术方式需根据缺损位置等选择。若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传统开胸手术在体外循环下修补缺损,微创技术也逐渐应用,如小切口开胸或胸腔镜辅助下手术。
年龄较小的患儿,室间隔缺损可能有自然闭合的情况,但需密切监测。对于大龄儿童及成人患者,室间隔缺损一般需要手术干预。女性患者妊娠前需评估心脏功能,因为室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妊娠期间心脏负荷加重。有心肌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手术需综合考虑心脏整体状况。
二、手术前准备
1.检查评估
进行详细的心脏超声检查,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数量等情况,这是评估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还需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心导管检查等,全面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动脉压力、心肌供血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婴幼儿由于配合度差,超声检查需更精准操作。女性患者要注意月经周期等情况,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有创检查。有基础病史患者需对原发病进行更深入评估,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患者,需多学科会诊评估整体情况。
2.身体准备
患者需改善营养状况,尤其是儿童患者,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利于术后恢复。要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等。女性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有基础病史患者要遵医嘱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合适范围后再考虑手术。
三、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注意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婴幼儿患者,要特别注意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
年龄较小的患儿,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安抚,减少其哭闹,因为哭闹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女性患者术后要关注自身情绪变化,保持心情舒畅,利于恢复。有基础病史患者要持续关注原发病相关指标的变化。
2.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可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如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婴幼儿患者排痰能力更弱,拍背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女性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要根据自身情况,如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史,需加强监测。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需更加严格,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加重基础病情。
四、术后康复
1.活动量逐渐增加
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早期需休息,随着恢复可从床边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距离和时间。
年龄较小的患儿,活动量增加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且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调整。女性患者术后活动要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心脏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方式和强度。有基础病史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如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诱发心肌缺血等。
2.饮食调整
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鱼类、肉类,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控制盐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婴幼儿患者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根据其月龄合理添加辅食。女性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合理性,避免不良饮食习惯。有基础病史患者如糖尿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缺损手术的患者,要兼顾糖尿病饮食要求,控制血糖水平。
五、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1.早期风险及并发症
出血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心脏传导阻滞也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尤其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时,损伤传导系统可能导致。还有可能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表现为血压低、心率快、尿量减少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不同年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婴幼儿由于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基础病史患者本身心脏储备功能差,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远期风险及并发症
远期可能出现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如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等,这与手术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有关。还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复发等情况。
年龄较大的患者远期并发症可能更明显,因为心脏长期受到病变影响后,手术修复后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女性患者由于妊娠等因素可能增加远期心脏负荷,需密切随访。有基础病史患者远期并发症与原发病和手术共同作用有关,需长期跟踪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