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等的胃部疾病,病因有Hp感染、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年龄及其他因素,病理有微观结构改变和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贫血等,通过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治疗需病因治疗(如抗Hp、调整饮食等)、对症治疗(如消化不良、贫血治疗)及定期随访。
一、定义
重度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严重类型,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的一种胃部疾病。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进而发展为重度萎缩性胃炎。
2.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高盐、烟熏、腌制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反复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增加患重度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比如长期大量摄入腌制食品,其中的亚硝酸盐等成分在胃内可转化为致癌物质,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引发炎症、萎缩等病变。
3.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攻击胃壁细胞的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PCA)等,这些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引起胃黏膜萎缩,若病情持续进展可发展为重度萎缩性胃炎,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女性和男性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病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病情发展为重度的过程中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胃黏膜萎缩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老年人患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5.其他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等,也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萎缩,增加发展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如胃大部切除术等,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也容易出现胃黏膜萎缩,进而发展为重度萎缩性胃炎。
三、病理表现
1.胃黏膜微观结构改变:在显微镜下可见胃黏膜固有腺体明显萎缩,数量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也可能出现假幽门腺化生等情况。
2.炎症细胞浸润:胃黏膜固有层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为明显。
四、临床表现
1.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常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症状可能加重。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而中青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较明显,但也不是绝对的,部分中青年患者可能因饮食习惯等因素,症状表现也不典型。
2.贫血表现:若合并有恶性贫血时,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相关表现,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重度萎缩性胃炎更容易合并恶性贫血,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3.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舌炎、腹泻等表现,长期重度萎缩性胃炎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患者体重下降、消瘦;舌炎可表现为舌面光滑、疼痛等;腹泻可能与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有关。
五、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重度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手段,胃镜下可见胃黏膜颜色变淡,皱襞变细平坦,黏液变薄,有时可见黏膜血管纹。通过胃镜还可钳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重度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能明确胃黏膜萎缩的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等情况。
2.病理组织学检查:钳取的胃黏膜组织经病理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腺体萎缩情况、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等,从而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六、治疗与管理
1.病因治疗:
Hp感染治疗:如果存在Hp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铋剂+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的四联疗法,但具体抗生素选择需根据当地耐药情况等决定,一般疗程为10-14天,通过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进展。
调整饮食习惯:患者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辛辣、高盐、烟熏、腌制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这对于改善胃黏膜状态,延缓病情进展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都应遵循,老年人可能因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食物的细软易消化,中青年患者也要注意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对胃黏膜的持续损伤。
停用相关药物:对于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导致的重度萎缩性胃炎,应在医生评估下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2.对症治疗:
消化不良治疗:若有消化不良症状,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改善症状,促胃肠动力药对于各年龄患者都可使用,但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多潘立酮可能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也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保护胃黏膜。
贫血治疗:对于合并恶性贫血的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等进行治疗,维生素B可通过肌肉注射等方式补充,以纠正贫血状态,老年人在补充维生素B时要注意注射部位的护理等,避免感染等情况。
3.定期随访: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一般建议1-2年复查一次胃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有无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可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有所调整,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等因素,更要密切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