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临床表现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运动、面部、言语障碍及感觉、认知障碍)、不同类型特点(缺血性中风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出血性中风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特点(年龄致恢复慢、并发症多,合并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影响),早期识别重要,可用“FAST”原则初步识别,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以挽救脑组织、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
(一)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常见一侧肢体(如上肢或下肢)无力或瘫痪,表现为持物不稳、行走困难等。研究表明,约70%-80%的中风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发生缺血或出血等病变,影响了神经冲动向肌肉的传导。例如,大脑中央前回受损时,会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异常。
2.面部肌肉瘫痪:可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这是因为支配面部肌肉的神经受到影响。当脑部面神经核或其传导通路受损时,面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功能丧失,从而出现相应的面部表现。
3.言语障碍:包括失语(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或理解他人言语)或构音障碍(说话不清)。老年人中风时,若语言中枢所在区域(如大脑左半球的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受损,就会出现言语方面的问题。有研究显示,约30%-40%的中风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
(二)感觉障碍
1.偏身感觉减退:一侧身体的感觉功能下降,如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感知减弱。这是由于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神经冲动无法正常传导至大脑感觉中枢。例如,丘脑病变时,常出现对侧偏身的感觉异常。
2.感觉过敏:较少见,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感觉过强,如轻微的触摸就会感觉疼痛难忍等。这可能与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有关。
(三)认知障碍
1.注意力不集中:老年人中风后可能出现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情况,影响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信息的接收处理。这与脑部负责注意力调控的区域受损有关,相关研究发现约20%-30%的中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障碍。
2.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较为明显,表现为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放置物品后很快找不到等。脑部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区域受损是导致记忆力减退的常见原因,中风后约40%-50%的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
二、不同类型中风的特点
(一)缺血性中风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如睡眠中。常见于中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起病相对较缓,症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达到高峰。脑部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栓形成,从而引起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例如,供应大脑某一区域的动脉发生血栓闭塞,该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出现功能障碍。
2.脑栓塞:常起病急骤,在数秒至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栓子来源多样,如心源性栓子(常见于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非心源性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老年人若有心脏病史,尤其是心房颤动,发生脑栓塞的风险较高。栓子堵塞脑部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相应的中风症状。
(二)出血性中风
1.脑出血:多在活动中起病,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老年人高血压控制不佳时易发生。起病较急,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出血部位的脑组织受到血液的压迫和破坏,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例如,基底节区出血可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
2.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等。老年人中,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常见的病因之一,动脉瘤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及神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三、特殊人群(老年人)的特点及应对
(一)年龄因素影响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脑血管的弹性下降、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使得中风发生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例如,老年人中风后发生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比年轻人高。因此,对于中风的老年人,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二)合并基础疾病的影响
1.高血压:老年人中风中高血压是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中风复发及病情加重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血压的平稳控制,但需注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且中风后预后可能更差。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于合并糖尿病的中风老年人,要注意血糖的管理,同时避免因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血糖等情况。
3.心脏病:如心房颤动,会增加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心脏病的中风老年人,需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如抗凝治疗等,但要注意出血风险的评估。
四、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老年人出现上述任何疑似中风的症状时,应高度重视,尽快就医。早期识别中风非常关键,因为及时的治疗可以挽救脑组织,改善预后。可以利用“FAST”原则进行初步识别,“F”代表面部不对称(Face),“A”代表上肢无力(Arm),“S”代表言语不清(Speech),“T”代表及时就医(Time)。如果老年人出现面部一侧下垂、手臂无力无法抬起、说话含糊不清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