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深部小动脉闭塞遗留的病灶,与年龄、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病史等因素相关,影像学有特定表现,部分患者无症状或有轻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需针对高危因素预防,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需特殊注意。
一、定义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是腔隙性脑梗塞的一种类型,是脑深部小动脉发生闭塞后,遗留的直径一般在2-15毫米的梗死灶。它是由于长期的脑供血不足等因素,使得脑部小血管发生病变,最终形成的陈旧性病灶。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发生退行性变,例如血管弹性下降、内膜增厚等,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脑深部小动脉的闭塞,从而增加了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风险。一般来说,50岁以上的人群发生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几率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使血管腔狭窄,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梗死。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患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比正常血压人群明显升高。例如,长期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脑内小动脉受到的损伤持续存在,更容易形成陈旧性病灶。
高血脂:高血脂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小血管的供血。高胆固醇血症等血脂异常情况,会促进脑内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可能。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血管壁受损,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血栓形成。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使得脑深部小动脉更容易发生闭塞,进而形成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长期高血糖还会加速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重脑部小血管的病变。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长期吸烟的人患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吸烟还会影响血脂、血压等指标,进一步加重对血管的损害。
酗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血脂紊乱,还会损伤肝脏功能,影响脂代谢等。酒精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从而增加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概率。
3.病史因素: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例如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再次发生脑内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增加,更容易发展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另外,有心脏病史,如心房颤动等,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会堵塞脑内小动脉,进而导致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
三、影像学表现
在头颅CT或MRI检查中,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CT上)或长T1、长T2信号(MRI上)病灶,病灶周围一般没有明显的水肿带,这与急性期脑梗塞的表现不同,急性期脑梗塞通常会有明显的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四、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及表现
1.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为机体代偿能力下降等因素,临床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或者症状出现较隐匿;而中青年患者如果有明确的高危因素,可能会出现相对典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临床表现:很多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在体检做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轻度的肢体无力(多为单侧肢体轻度乏力,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轻度的感觉异常(如肢体轻微的麻木感)、轻度的言语不利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症状相对较轻,没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1.针对高危因素的预防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将血压控制得更低,如130/80mmHg以下。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脂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物,使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合适水平,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得更低。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方式,使血糖水平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等,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吸烟酗酒者:吸烟患者应戒烟,酗酒者应限制饮酒量,最好能够戒酒。通过戒烟限酒,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2.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预防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时,除了严格控制上述高危因素外,还应注意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脑部病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等,防止因血压波动过大而诱发脑血管事件。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等。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自身病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脑血管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