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血栓需从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健康体检三方面着手。健康生活方式要合理饮食(控制油脂、增加蔬果)、适量运动(选适合方式)、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监测、规范治疗)、糖尿病(监测、饮食与药物治疗)、高血脂(监测、降脂);定期健康体检要做全面检查(血液、血管),据结果早期干预。
一、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控制油脂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mg/日。例如,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可选择橄榄油、茶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多项研究表明,长期高油脂饮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增加蔬果摄入: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每日应摄入400-500g,水果200-350g。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钾、镁等营养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钾和镁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和血管张力。例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人群患脑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
2.适量运动
选择适合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步,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帮助控制体重。研究显示,坚持适量运动的人群比缺乏运动的人群患脑血栓的概率降低约30%-50%。对于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同时要根据自身关节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防止因运动不当造成关节损伤。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吸烟者患脑血栓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3倍。因此,应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血脂紊乱等,增加脑血栓的发病风险。例如,白酒酒精含量较高,应严格控制饮用量,啤酒每日饮用也不宜超过500ml。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老年人,血压控制可适当放宽,但一般不低于130/60mmHg。
规范治疗:确诊高血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例如,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2.糖尿病控制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一般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例如,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
饮食与药物治疗: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同时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如二甲双胍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高血脂治疗
血脂监测:定期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一般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对于已患有冠心病、脑血栓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应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降脂措施:饮食上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同时根据血脂升高的类型选择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LDL-C水平,像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脑血栓的发生风险。
三、定期健康体检
1.全面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等的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脑血栓的发病风险增加约59%。
血管检查:可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存在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等情况。颈动脉超声是筛查脑血栓风险的常用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看到颈动脉内的情况,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
2.早期干预
根据体检结果,如果发现有血脂异常、血压异常或血管斑块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发现颈动脉有不稳定斑块时,除了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外,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强化降脂等治疗,以稳定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导致脑血栓。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应重视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降低脑血栓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