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是指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病变致单条或多条眼外肌部分或完全麻痹,常见病因有神经源性(颅内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肌源性(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表现有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瞳孔改变,诊断需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眼肌麻痹的定义
眼肌麻痹是指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
二、常见病因
(一)神经源性因素
1.颅内病变: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累及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或神经通路时,可导致眼肌麻痹。例如,脑桥出血可能影响展神经核等结构,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年龄较大且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此类病因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血管病变与年龄增长、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因素相关。
颅内肿瘤,如海绵窦区肿瘤,可压迫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等,引起相应的眼肌麻痹。肿瘤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肿瘤的类型和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差异。
炎症性病变,如脑膜炎、脑炎等,炎症可累及支配眼肌的神经,导致眼肌麻痹。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引发炎症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成年人也可能因自身免疫性炎症等原因患病。
2.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较为常见,高血糖状态长期损伤神经,可引起眼外肌麻痹,多见于中年以上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影响神经传导功能。
外伤性因素导致的眶内或颅内神经损伤,如头部外伤、眼眶骨折等,可直接损伤支配眼肌的神经,引起眼肌麻痹。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外伤发生,儿童可能因玩耍等意外受伤,成年人则可能因交通事故等原因受伤。
(二)肌源性因素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眼外肌无力,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可累及单眼或双眼,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一定作用。
2.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主要影响眼外肌,导致进行性眼肌麻痹等表现,多见于儿童期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肉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
三、临床表现
1.眼球运动障碍:根据受累眼肌的不同,可出现眼球不能向相应方向转动,如动眼神经麻痹可出现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等;展神经麻痹可出现眼球不能外展等。
2.复视:患者看东西时出现重影,是由于眼肌麻痹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成像不在同一视网膜对应点上所致,这种情况在向麻痹肌肉作用方向注视时更为明显。
3.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时可伴有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的改变,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而展神经、滑车神经麻痹一般不伴有瞳孔改变。
四、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病过程、是否有头部外伤史、既往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病史等)、家族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突然起病,是否有糖尿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等。
2.眼部检查:
眼外肌运动检查,通过让患者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观察眼球运动情况,确定哪条眼肌麻痹。
瞳孔检查,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射等情况,辅助判断神经受累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颅内是否有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对于怀疑颅内病变的患者,头颅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神经、血管等结构。
4.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眼肌麻痹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脑血管疾病引起,需按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进行相应治疗,如脑梗死可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脑出血则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引起的眼肌麻痹,需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等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相应治疗措施。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主要是积极控制血糖,可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部分患者神经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复视的患者,可佩戴三棱镜,以减轻复视带来的不适。
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剂量调整。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眼肌麻痹可能由先天性因素、感染、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在诊断时需仔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出生史等。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药物使用需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儿童重症肌无力,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眼肌麻痹多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相关。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疾病的综合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其他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和反应与年轻人不同。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眼肌麻痹时,诊断和治疗需特别谨慎。影像学检查的选择要权衡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需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母亲和胎儿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