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近视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二者在视力表现、视疲劳情况、屈光检查结果、发病原因及预防干预要点上均有差异。远视轻度时近读可致眼疲劳等,中高度远视力近视力均降,验光为正球镜度数,眼轴偏短,遗传、户外活动少等可致,儿童需定期检、保活动、矫正,成人防近用;近视远视力降近视力正常,验光为负球镜度数,眼轴偏长,遗传、近用眼多等可致,儿童要监测、养习惯、增活动,成人要合理用眼、防并发症。
一、定义与屈光状态
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轻度远视者可以利用其调节能力,使视网膜表面形成清晰影像;中度及重度远视者,其调节力不足以矫正视远和视近的屈光不正。
近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二、临床表现差异
(一)视力表现
远视:轻度远视时,近距离阅读可能会出现眼疲劳、视物模糊等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视近困难会逐渐明显;中高度远视者,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下降。儿童时期轻度远视可能属于生理性远视,一般不影响视力,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导致视力明显降低,还可能引发内斜视。
近视: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一般正常。儿童近视如果度数增长较快,可能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内容等。
(二)视疲劳情况
远视:远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常常需要运用调节力量来增加晶状体的凸度,使进入眼内的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容易导致视疲劳,表现为眼球酸胀、头痛、阅读时字迹模糊且容易串行等,尤其是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间较长时更为明显。例如,儿童远视若未及时矫正,可能会因过度用眼而频繁出现视疲劳症状,影响学习效率。
近视:近视患者在近距离用眼时,眼睛处于相对放松的调节状态,但如果近视度数较高,长时间用眼也可能出现视疲劳,不过相对远视眼来说,视疲劳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部分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干涩等症状,尤其是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视疲劳可能会加重。
三、屈光检查结果不同
(一)验光度数
远视:验光结果显示为远视度数,即散瞳验光后,球镜度数为正值,例如+1.00D到+6.00D不等,儿童生理性远视一般在+2.00D左右属于正常范围,若超过正常范围则为病理性远视。
近视:验光结果显示为近视度数,球镜度数为负值,比如-0.50D到-10.00D甚至更高,低度近视一般度数在-3.00D以下,中度近视在-3.00D到-6.00D之间,高度近视则大于-6.00D。
(二)眼轴长度
远视:眼轴长度相对正常眼偏短,眼球的前后径较短,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近视:眼轴长度相对较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高,眼轴往往越长,如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能明显长于正常眼和低度近视患者。
四、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远视:部分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度远视,子女发生远视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父母均为高度远视,子女遗传获得远视基因的可能性增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出现远视相关问题。
近视: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高度近视。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很多。研究表明,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的一种类型)往往与特定的基因变异有关,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二)环境因素
远视:儿童时期户外活动不足可能会增加远视的发生风险。因为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够刺激眼睛的发育,缺乏户外活动可能影响眼球的正常生长,导致眼轴发育相对滞后,从而引发远视。此外,过早进行近距离用眼,如过早接触电子设备、长时间看书等,也可能对远视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近视:现代社会中,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例如,学习时的不良姿势、过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照明条件不佳等,都可能促使眼睛疲劳,导致眼轴延长,进而引发近视。另外,户外活动缺乏也是近视的重要诱因,研究发现,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活动时间充足的儿童。
五、预防与干预要点
(一)远视
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3岁左右开始要关注视力发育情况。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有助于促进眼球正常发育,预防远视度数过高。对于已经发现的远视,若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症状,需及时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矫正后要定期复查,根据眼球发育情况调整眼镜度数。
成年人:中年以后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稳定,但也需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防止因调节力下降而出现视近困难等问题加重。如果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可通过适当休息、调整用眼习惯来缓解,必要时也可考虑佩戴眼镜矫正。
(二)近视
儿童:同样要定期进行视力监测,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这对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还可以考虑使用角膜塑形镜等方法辅助防控近视,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注意眼部卫生和定期复查。
成年人:已近视的成年人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选择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高度近视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眼底检查,关注近视度数变化和眼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