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中风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控盐、增蔬果、适量优质蛋白)、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3次力量训练)、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像高血压患者监测并规范治疗血压、高血脂患者监测血脂并饮食运动结合降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并监测并发症;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定期体检、注意体位变化,有家族史人群严格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检查,女性特殊时期(孕期产褥期、更年期)注意相关健康维护。
一、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显著高于低盐饮食人群,而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北方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相对偏咸,中风发病率往往高于南方相对清淡饮食的地区。
增加蔬果摄入:保证每天摄入多种蔬菜水果,如每天应摄入不少于5种蔬菜和2种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其中,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有助于降低血压,研究发现钾摄入充足的人群中风风险降低。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来源。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中风风险。例如,每周吃2-3次深海鱼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2.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研究显示,坚持有氧运动的人群血管弹性更好,血脂水平更稳定,中风发生几率降低约30%-50%。
运动频率与方式:运动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对于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年轻人则可根据体能选择跑步、球类运动等。同时,每周还可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因此,应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戒烟后,身体会逐渐修复受损的血管,中风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限酒:男性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不齐,还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患脑出血的概率远高于适量饮酒或不饮酒的人群。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血压值。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规范治疗:确诊高血压后应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ACEI类、ARB类等,不同类型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高血脂控制
血脂监测:高血脂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对于高血脂患者,LDL-C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饮食与运动结合降脂: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仍需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继续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
3.糖尿病管理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包括降低中风的风险。
并发症监测:定期检查眼底、肾脏、神经等,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并进行干预。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血管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累及脑血管,增加中风风险。
三、关注特殊人群
1.老年人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每年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心脑血管相关检查,如脑部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血管问题,如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注意体位变化: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在起床、站立等体位变化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血压突然波动导致中风。例如,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应先静坐片刻再缓慢站立,站立后再稍作停留确保无头晕等不适后再行走。
2.有家族史人群
遗传咨询与监测:如果家族中有中风病史,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同时,这类人群更应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如更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更积极进行运动等,并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检查,如早期进行血脂、血压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3.女性特殊时期
孕期与产褥期:孕妇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增加产后中风的风险。产褥期女性身体较为虚弱,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因为情绪激动等因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引发中风。
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血压波动等情况。要关注自身血压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适当运动和饮食调节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等相关治疗,但需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