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怎样锻炼

来源:民福康

小脑萎缩患者需进行平衡、步态、肢体协调性及认知功能相关运动训练,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平衡训练包括站立位和坐位的静态与动态训练;步态训练有步行前准备和步行训练;肢体协调性训练包含手指精细动作和抗阻运动;认知功能相关运动训练有与语言结合及视觉-运动协调训练;老年患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儿童需密切监护且调整训练内容,有基础疾病者锻炼前咨询医生并关注自身状况。

一、平衡训练

1.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站立:让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可先借助椅子等支撑物保持平衡,逐渐过渡到无支撑站立,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有小脑萎缩导致平衡功能差的患者,静态站立能帮助其锻炼本体感觉和平衡控制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动态站立:在静态站立基础上,进行身体左右晃动、前后倾斜等动作,但要保持不摔倒。例如让患者尝试向左右侧方移动重心,每次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自身能控制为准,每次训练10分钟左右,每天多次。这种动态训练可增强身体在不同姿势下的平衡调节能力。

2.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保持身体端正,尽量维持稳定坐姿,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3-4次。静态坐位平衡训练有助于患者在日常坐位活动中保持稳定,为其他活动打下基础。

动态坐位:在静态坐位基础上,进行身体的左右转动、前屈后伸等动作。比如让患者缓慢地向左、向右转头并带动身体转动,或者缓慢前屈身体去触摸脚尖再回到原位,每次训练10分钟左右,每天多次。动态坐位平衡训练能提高患者在坐位时的平衡应对能力。

二、步态训练

1.步行前准备训练

原地踏步:患者原地进行踏步动作,先缓慢进行,尽量抬高腿部,每次踏步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原地踏步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和下肢的协调性,为步行做好准备。

重心转移训练: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进行重心从一侧下肢转移到另一侧下肢的训练,每次转移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重心转移训练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步行时的重心变化,提高步行的稳定性。

2.步行训练

慢速步行:在平坦地面上,让患者缓慢步行,注意保持头部正直,双眼平视前方,手臂自然摆动,步幅不宜过大,每次步行100-200米,每天进行2-3次。慢速步行可以让患者适应步行时的姿势和平衡控制,逐渐建立正确的步行模式。

加速步行:在患者能够较好地进行慢速步行后,逐渐增加步行速度,但要保证步行姿势的正确性,每次加速步行50-100米,每天进行2-3次。加速步行可以提高患者的步行速度和下肢的运动协调性。

三、肢体协调性训练

1.手指精细动作训练

捡豆子或小珠子:患者用手指捡起豆子或小珠子,然后再将其放置到指定容器中,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这种训练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小脑萎缩导致的手部精细动作障碍有改善作用。

对指训练:患者进行拇指与其他手指依次对指的动作,比如拇指依次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指,每个手指对指5-10次,每天进行3-4组。对指训练能增强手指之间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肢体的抗阻运动训练

利用弹力带进行训练:患者用患侧肢体握住弹力带,进行相应的屈伸、外展内收等动作,借助弹力带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例如进行弹力带的屈肘抗阻训练,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肢体力量下降和协调性差的小脑萎缩患者,抗阻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肢体协调性。

四、认知功能相关的运动训练

1.与语言结合的运动训练

朗读训练:让患者朗读一些短文、诗歌等,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发音准确、节奏稳定。每次朗读10-15分钟,每天3-4次。朗读训练不仅可以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还能通过口部肌肉的运动促进肢体协调性,因为语言相关的口部运动与大脑的神经调控有一定关联,对于小脑萎缩影响语言和肢体协调的患者有帮助。

复述训练:让患者复述听到的简单语句或故事片段,逐渐增加难度。每次复述5-10个语句,每天进行3-4次。复述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大脑相关神经通路的协调,对小脑萎缩患者的综合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

2.视觉-运动协调训练

抛接球训练:患者与他人进行抛接球游戏,根据对方抛球的方向和力度,准确地接球和抛球。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抛接球训练需要患者协调视觉感知、手部运动和身体平衡等多方面能力,对于小脑萎缩导致视觉-运动协调障碍的患者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小脑萎缩患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过度疲劳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训练时间和强度,如在炎热天气或寒冷天气时,要注意保暖或降温,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不适。

2.儿童小脑萎缩患者

儿童小脑萎缩患者进行锻炼时,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进行。训练内容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阶段进行调整,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例如儿童的步行训练要从慢速、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同时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以提高儿童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保证训练的持续进行。

3.有基础疾病的小脑萎缩患者

对于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脑萎缩患者,在进行锻炼前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例如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时,要避免血压过度波动,运动强度要适中,以自身不感到明显不适为宜。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脑萎缩
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机体运动的作用,小脑萎缩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一种疾病,一般是由于多神经系统遗传、退行性变等因素累及小脑的一种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轻度的脑萎缩能康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般头轻度脑萎缩的病人是不能治愈的,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轻度脑萎缩的病人,可能会再次表现出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慌神经衰弱的症状,可以多举办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复查。
老人脑萎缩能治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人脑萎缩能够缓解,但不能根治。脑萎缩是一种脑部结构和形态的改变。老年人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元的变性疾病,或是大脑的退化,可以经过药物来控制症状的恶化,但无法根治。一般是以大脑萎缩为主,一般没有任何症状,但严重的会表现出痴呆,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脑萎缩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萎缩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根据医生的指导经过静脉输液营养细胞和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当表现出脑萎缩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做一个脑部ct检查,看一下脑萎缩的病变范围和大小然后再进行治疗,脑萎缩会造成患者表现出记忆力减退或者是头痛、头晕的症状。在平常生活中要定时的到医院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还要控制好自
脑萎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随着年龄增加小脑也防止不了表现出萎缩,是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现象例如遗传性共济失调会表现出小脑萎缩会明显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都可能会造成小脑萎缩,若是病理性需要及时治疗。
年轻人的轻度脑萎缩严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轻度脑萎缩也是比较严重的,正常很难完全逆转这种疾病,轻度脑萎缩可能和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现阶段只有药物改善大脑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情况,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不能治愈疾病。比如尝试用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功能锻炼,甚至高压氧等治疗。
皮层脑萎缩严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皮层萎缩的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因为会使病人失去一定的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治疗的话也是要及时的缓解这个病情,但是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很有可能导致复发。建议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来控制这个病情,避免越来越严重。
老年性脑萎缩能治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性脑萎缩不可治好的,萎缩是不可逆的。但治疗过程可以移植生物细胞到患者体内,使其分化再生为神经元,经过补充还原的脑细胞,可以激活内源性生物细胞,经过分泌细胞因子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因此改善脑认知功能受损的情况。
是什么原因导致脑萎缩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现阶段造成脑萎缩大致有两种主要原因。第一、生理性脑萎缩:在生理条件下,人们一旦步入中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组织部分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老化,组织细胞功能退化,所以,患上脑萎缩并不稀奇。第二、病理性脑萎缩:脑组织细胞在各种疾病的影响下,细胞的功能损伤,坏死,表现出局限性的萎缩。比如:脑血管
怎样防止脑萎缩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避免脑萎缩要从避免造成脑萎缩的一些疾病和外界因素入手。如:一、戒烟酒,长时间的饮酒会造成酒精中度,过度抽烟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可以破坏脑实质促使神经细胞萎缩。二、预防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这些疾病可以使脑血管长时间缺血而造成脑萎缩。三、理疗、按摩、功能锻炼对
脑萎缩能恢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是无法彻底恢复的,所以,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因此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改变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
腔隙性脑梗死引起脑萎缩
肖新桃 主任医师
娄底市中心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有可能会引起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是由脑深穿动脉闭塞引起的,病因多为脑动脉硬化闭塞,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可给予抗血小板的聚集,口服双抗血小板的药物或者除颤抗凝等治疗。与其他类型的脑梗塞相比,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恢复较好,但是也需要重视腔隙脑梗的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才能够达到
脑起搏器对脑萎缩有用吗
张宇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本身是影像上的表现,做磁共振发现小脑有萎缩。会带来不同的症状,比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所谓共济失调就是上肢拿东西不稳,用筷子夹菜,但是送不到嘴里。下肢症状就是走路的问题,脚底像踩棉花一样,深一脚浅一脚。所以这种共济失调的表现,应用起搏器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小脑萎缩也有可能还有其它的问题,比如引起小脑性震颤,小脑的齿状核功能缺失以后造
老年痴呆和脑萎缩一样吗
毛之奇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里的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脑萎缩,老年痴呆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脑萎缩较为严重,且非常明显,最后会像瘪了的核桃。但是,很多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会明确脑萎缩,此时应避免过度紧张。人随着老龄化也会出现脑萎缩,但脑萎缩不一定会引起老年痴呆。
脑出血后遗症脑萎缩的表现
蒋同伯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说明脑出血位置在小脑,由于脑出血压迫导致小脑萎缩。小脑主要起到调节平衡的功能,所以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的主要表现为平衡方面出现障碍,比如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天旋地转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关的治疗,以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中医能否治疗橄榄体脑桥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属于一种神经病性的疾病。大多数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表现,首先要根据患者是否属于肌强直还是震颤,还是属于步态异常等症状。从症状层面来判断,中医大多数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但可能会延缓疾病的发展。一般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大多数能够有效的延缓病情的发展。
如何治疗橄榄体脑桥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治疗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病因治疗。如果是变性性疾病,主要是年龄老化造成的,主要跟遗传相关。遵医嘱使用抗氧化应激药物来进行治疗;第二、根据相对应的症状进行治疗。如果病人出现震颤或者运动循环,临床上,主要按照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标准来进行用药;第三、延缓疾病的发展,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一般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修复治疗,如丁苯酞,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