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胃黏膜损伤致胃部血管破裂出血的病症,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等,诊断方法有胃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止血治疗(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有基础疾病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个体化处理。
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引发胃出血的原因。溃疡会侵蚀胃或十二指肠的血管,导致出血。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约半数十二指肠溃疡和三至四成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这些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因素容易损伤黏膜,进而引发溃疡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食管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压力升高,容易破裂出血。据统计,在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70%会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破裂出血。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多种因素可引起,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大量饮酒、严重创伤、大手术等。这些因素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出现急性糜烂和出血。例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发生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风险明显增加。
胃癌:胃癌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相对不足,容易发生坏死、溃疡,从而侵蚀血管引起出血。在一些胃癌患者中,可能以胃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
临床表现
呕血:如果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大,血液可能经口腔呕出。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及血液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出血量较多且速度快时,呕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如果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后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血则呈咖啡渣样。
黑便: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被氧化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且黏稠发亮,形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这是胃出血较常见的表现,即使没有呕血,多数患者也会出现黑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出汗、口渴、四肢厥冷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意识障碍等。这是因为出血量较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组织灌注不足所致。例如,出血量超过1000ml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明确出血的部位、病因等。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诊断阳性率较高。例如,对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引起的胃出血,胃镜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变部位的出血情况。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出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会下降。例如,急性大出血后2-3小时,血红蛋白浓度开始下降,6-12小时后可明显下降。
粪便隐血试验:如果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但不能确定出血的部位和病因。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血红蛋白等。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出血量补充相应的液体和血液制品,纠正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例如,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或胶体溶液等,必要时输全血。
止血治疗:
药物止血: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促进溃疡愈合。例如,奥美拉唑可以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来抑制胃酸分泌,一般静脉滴注使用。
内镜下止血:对于胃镜发现的出血病灶,可以采取内镜下止血措施,如注射肾上腺素、钛夹夹闭等。例如,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组织胶进行止血。
手术治疗: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量大且病情危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对于严重的胃溃疡大出血,经多次药物止血等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行胃大部切除术等手术方式。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严重感染、误服腐蚀性物质等有关。儿童发生胃出血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面色、呕吐物及大便情况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儿童因呕血发生窒息。
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差,更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胃出血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老年人使用止血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在护理上,要加强对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监测,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女性:女性胃出血的病因与一般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胃出血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例如,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发生胃出血,治疗时要同时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在止血的同时要注意预防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胃出血患者,在补充血容量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胃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不同人群在胃出血的发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各有其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