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脑梗塞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检查入手。控制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控制糖尿病使糖化血红蛋白尽量低于7%,控制高血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合适范围;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和针对高危人群的针对性检查。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目标是低于140/90mmHg,若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控制在低于130/80mmHg。研究表明,长期良好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中风脑梗塞的发生风险。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目标可能略有差异,老年患者需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需更密切监测血压。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中风脑梗塞风险。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来平稳控制血糖。儿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时要兼顾生长发育需求,避免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低血糖的潜在风险。
3.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者,需进行调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59mmol/L以下,若合并冠心病等高危因素,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可通过低脂饮食、增加运动来改善血脂水平,必要时使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不同年龄的高血脂患者调脂目标可能不同,儿童高血脂多与遗传或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需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如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等,一般不轻易使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在使用调脂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中风脑梗塞风险。可通过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的摄入,烹饪时少用盐、酱油等方式来减少盐的摄入。不同人群对盐的耐受不同,老年人群肾脏功能有所减退,更需严格控制盐的摄入。
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主要来自动物油脂、肥肉等,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应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坚果等。例如,每周吃2-3次深海鱼,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保护血管。儿童饮食中要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老年人群的消化系统功能有所下降,在选择低脂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多吃蔬菜水果:每日应摄入500g以上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维持血管健康。例如,每天吃足够的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以及苹果、香蕉等水果。不同年龄阶段对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和种类选择有一定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摄入来支持身体发育;老年人群可根据自身咀嚼和消化能力选择合适的蔬菜水果,如将水果打成泥等。
2.适量运动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控制体重。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来大致判断,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例如,50岁的人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220-50)×60%=102次/分钟到(220-50)×70%=119次/分钟之间。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适当调整,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老年人群运动要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中注意监测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中风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吸烟者应尽快戒烟,戒烟可显著降低中风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吸烟者,戒烟的益处相同,但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吸烟对其健康的危害更大,更应坚决抵制吸烟行为。
限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更要严格限制饮酒量,避免因饮酒导致肝功能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三、定期健康检查
1.常规体检
成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常规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通过常规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年龄段的体检重点略有不同,儿童定期体检主要关注生长发育指标、视力、听力等;老年人体检除了常规项目外,还应重点关注心脑血管相关检查,如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风风险。
2.针对性检查
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可增加针对性检查项目。如有家族中风史的人群,可定期进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早期发现脑血管异常。4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每半年可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儿童如有家族性高血脂等遗传倾向疾病,可在适当年龄进行相关血脂等项目的检查,以便早期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