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由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及相应机制)、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或过度进食、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影响)、其他因素(药物因素如某些药物副作用和滥用、环境因素如寒冷刺激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引发。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如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等。通常是通过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例如变质的肉类、被污染的蔬菜等。沙门菌可在多种食物中存活,若食物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人们食用后就容易引发急性肠炎。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且可能更易接触到被污染的儿童食品,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志贺菌也是导致急性肠炎的常见细菌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水源被污染或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时,容易感染志贺菌而引发肠道炎症。
2.细菌引发肠炎的机制
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会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一方面,毒素会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另一方面,会引起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肠炎的症状。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情况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婴幼儿由于肠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诺如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肠炎的常见病毒,可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2.病毒引发肠炎的机制
病毒感染肠道后,会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的损伤和脱落。例如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绒毛萎缩、变短,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进而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病毒感染还会激活肠道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肠道的炎症反应。
(三)寄生虫感染
1.常见寄生虫及感染来源
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阿米巴原虫感染多与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有关,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贾第虫感染则通常是由于接触了被贾第虫包囊污染的水源,人饮用后就可能感染。对于旅行者来说,由于可能接触到不同地区的水源和食物,感染寄生虫引发急性肠炎的风险相对增加。
2.寄生虫引发肠炎的机制
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会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同时其代谢产物等会引起肠道的免疫炎症反应。例如阿米巴原虫可侵入肠黏膜,引起黏膜的溃疡、出血等病变,导致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急性肠炎的表现。
二、饮食因素
(一)饮食不规律或过度进食
1.饮食不规律的影响
长期饮食不规律,如不定时进餐、暴饮暴食等,会打乱肠道的正常消化节律。肠道的消化酶分泌、蠕动等功能会受到影响,使得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增加急性肠炎的发生风险。对于上班族来说,由于工作繁忙可能更容易出现饮食不规律的情况,长期如此会对肠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过度进食的影响
短时间内过度进食大量食物,尤其是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肠道的消化负担。例如一次性摄入过多油腻食物,肠道需要分泌大量消化液来消化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肠道消化功能失调,引发急性肠炎。儿童如果过度进食零食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容易出现肠道不适,引发急性肠炎。
(二)食用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的刺激
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其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引发急性肠炎。对于有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食用辛辣食物后更易诱发肠道炎症反应,加重急性肠炎的症状。
2.过冷或过热食物的影响
过冷的食物会使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降低肠道的抵抗力;过热的食物则会烫伤肠道黏膜,破坏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无论是过冷还是过热的食物,都可能引起肠道的应激反应,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急性肠炎的发生几率。例如冬季大量食用冰镇饮料,或者夏季食用过热的食物,都可能对肠道造成不良刺激。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肠道的不良反应,导致急性肠炎。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肠道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后,肠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损伤,引发急性肠炎。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相对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服用这类药物时更容易出现肠道副作用。
2.药物滥用的影响
不恰当的药物滥用,如长期自行滥用抗生素等,会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平衡。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量减少,而有害菌可能会过度繁殖,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急性肠炎。儿童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由于其肠道菌群本身还在发育阶段,更容易出现菌群失调引发的肠道炎症。
(二)环境因素
1.寒冷刺激
腹部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肠道缺血缺氧,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就容易引发急性肠炎。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和儿童,寒冷刺激更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急性肠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过少导致腹部着凉,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肠炎的症状。
2.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包括温度变化,还包括湿度、气压等的变化。例如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增加了感染性急性肠炎的发生几率。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人体的胃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发急性肠炎。对于患有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气候变化可能会诱发急性肠炎的发作,需要更加注意环境的适应和自身的健康维护。



